公元228年(蜀汉建兴六年),蜀汉经历了5年的休养生息,才从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的创伤中渐渐恢复过来,府库充盈,兵强马壮。蜀相诸葛亮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发起了北伐曹魏之战,为实现一统中原、复兴汉室的宏伟目标进行冲刺,发起了六出祁山之战。
遗憾的是,诸葛亮虽然晓畅军事,神机妙算,然而六出祁山的战果还是不尽人意。蜀汉连年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连续发起战争,却收效甚微,战果极为有限,可以说寸土未得。
六出祁山之所以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蜀国和魏国的综合实力实在差距太大,长蛇吞象力不从心。二是因为魏国方面屡屡派出司马懿这样的一流军事家,司马懿的军事素养和用兵之才,比之诸葛亮毫不逊SE,两人半斤八两旗鼓相当,诸葛亮才会屡屡碰壁。当然,也正因为如此,司马懿也别想占到蜀国半分便宜。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北伐前线积劳成疾,一病而死,星落秋风五丈原。诸葛亮的死,标志着蜀国姜维时代的全面开启。诸葛亮死后,魏延被杀,赵云已老,姜维作为蜀国唯一硕果仅存的军事顶梁柱,一步步全面接管蜀国军事大局,成为蜀国兵权的掌控者和对外战争的主要指挥者。
姜维自234年接管兵权,一直到蜀国灭亡,独掌兵权长达20余年。而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依然在世,并且在魏国步步高升,升任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与姜维同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长达17年。然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诸葛亮作为司马懿唯一的劲敌已经死去,姜维的才干显然不如诸葛亮,正是司马懿出兵灭蜀的大好时机,司马懿为啥一次也没进攻过蜀国?是因为他怕姜维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姜维再厉害也超不过诸葛亮,司马懿之所以没来趁机攻打蜀国,是因为另有原因。首先,魏国对蜀国采取的既定方针“以守为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长期根本战略。
正如魏国大臣孙资所说,“察蜀贼栖于山岩”,蜀国地势险要蜀道艰难,如果魏国主动进攻蜀国,“道既险阻,计用经兵又转运镇守南方四州遏御水贼,凡用十五六万人,必当复更有所发兴。天下烧动,费力广大”。
因此魏国不如“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慑强寇,镇静疆场,将士虎睡,百姓无事。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弊”,总体是以静制动以守为攻之策,魏国几任皇帝都很好地执行了这个国策,因此司马懿才一直不主动进攻蜀国。
其次,诸葛亮死后,魏国也进入多事之秋。辽东军阀公孙渊在公元238年发起声势浩大的叛乱,魏国北疆震动。司马懿亲自带领大军远征辽东,费尽周折才将其平定。公元241年,吴主孙权也发起一次大规模北伐,又是司马懿临危受命,带兵南下抵御,成功击退东吴。公元243年,吴国大将诸葛恪再度发兵北上,司马懿再度领兵击退诸葛恪,戎马倥偬几毋宁日,实在没时间组织大军进攻蜀国。
而且,司马懿本人的处境也不好过。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少帝曹芳,先后任用曹真、曹休、曹爽等宗室亲王统兵,以分化牵制司马懿之权,朝堂之上明争暗斗尔虞我诈。
司马懿一度被排挤到半退隐状态,甚至长时间“称疾不与政事”,以韬光养晦,躲避曹爽等人的嫉恨与攻击。在这种自身难保的状态下,他也很难再有领兵作战的机会了。想从更深层面了解三国史实,敬请阅读《水煮三国》。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