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小说《水浒传》里,“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家喻户晓,这生辰纲是京城蔡太师的女婿送给蔡太师的生日贺礼,也就是钱财宝物,可是为何要加一个“纲”字呢?
一、“纲”为何物?
在《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大名府梁中书收买了十万贯庆贺生辰礼,准备送往京城给自己的岳父蔡太师,苦于没有负责押运的合适人选,经自己的夫人提醒,梁中书想起了小有名气的青面兽杨志。
梁中书将这批礼物称之为“生辰纲”,既是蔡太师生日,唤为“生辰”倒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但是为何又要在生辰后面加一个纲呢?其实这“纲”字的背后大有来头。
《汉语字典》“纲”字的第二条说纲是“中国从唐代起转运大批货物所行的办法”,在唐宋时期,以纲作为计算单位的运送方法叫做“纲运法”。据记载,纲运法起源于唐朝,《唐语林》载:“刘晏为诸道盐铁转运使,时军旅未宁,西蕃入寇,国用空竭,始于扬州转运船,每以十只为一纲,载江南谷麦,自淮泗入汴,抵河音,每船载一千石”。
刘晏是中唐时期著名的理财专家,他上任诸道盐铁转运使时,对漕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纲运法应运而生。刘晏主持下的纲运法“十船为纲,每纲三百人,篙工五十人,自扬州遣将部送至河音”“船十艘为一纲,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这样的好处在于若运输队在中途遇到危险,后续的运输队即可获悉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并且这种方法使得每次运输权责明确,管理方便,易于褒功罚失。
刘晏的纲运法被后世多个朝代所沿用,影响深远。宋朝在唐朝纲运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一套复杂的纲运体系。首先,唐朝的纲运法起初只限于漕运,也就是水运,到了宋朝,纲运也就不再限于水路,而是扩大到了陆路,运输的对象也不再限于粮食,诸如马、茶、盐、银甚至石头都成为了纲运的对象,相对应地就出现了马纲、茶纲、盐纲等名词。也因此,《水浒传》中梁中书为蔡太师准备的生辰礼物,本质来讲也是一种货物,因此也就被称之为“生辰纲”了。
如何运?谁来运?
宋朝在中央设立盐铁司、度支司、户部三司,三司掌管财政大权,其中就包括钱粮物资的转运。具体而言,纲运是度支司的职责,在京城和重要的州、军等地,度支司设立了司农寺,司农寺的职责就是专门负责接收由各个地方运输而来的钱粮物资,同时负责将这些钱粮物资登记入库。
司农寺下设排岸司和下卸司两个部分,排岸司的职责大概是核实货物的数目,如果货物的数目有差错,就要立马上报进行调查。相比而言,下卸司的差事就要苦了一些,顾名思义,下卸司主要是负责卸货的。
在地方上,度支司设立了专门负责水路纲运的发运司。《宋会要·食货四十六》中记载:“凡水运,自江淮、南剑、两浙、荆湖南北路,运每岁租籴至真、扬、楚、泗州,置转搬仓受纳,分调舟船,计纲溯流入汴至京师,发运使领之。诸州钱帛、杂物、军器上供亦如之”,发运司由发运使管理,负责每次运输物资的调配,具体事宜包括管理仓库、调发运船、招募士卒运送等等。但无论地方上是否有发运使,地方上一般都会设有催纲、拨发等官,主要负责催发纲运、点检物资和缉拿盗贼等事请。
由此可见,宋代由中央到地方其实都设有专门负责纲运的机构与官运,这样便形成了一套由地方到中央的垂直系统。不仅如此,每次押纲人员的选择也不能马虎。每次纲运,官府都会确定一个“主纲人”或者是“管押人”,《水浒传》中的杨志就是这样的角SE。但如果说杨志是虚构的话,那么在南京发现的一枚宋银铤上(宋朝一种束腰状的银块),就赫然刻着“肇庆府银纲押纲人李达监官”,很显然这个叫做李达的人就是这次纲运的押纲人。
剩下的押纲人员,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负责纲运安全的士卒,这些士卒大都来自于厢军、禁军或者民兵,另一类则是民夫,他们在押纲的过程中,主要负责一些杂事和草纵交通工具,例如水运的民夫就包括驾船人、艄工、水手,陆运的就包括脚户、车夫、马夫和扛夫等。押纲在宋代是一种徭役,所以押纲人员既可以从军民中选派,也可以选择雇人,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纲运所需的交通工具都应该由官府事先准备好。
每次纲运出发前,地方的知州、通判、排岸司或者发运司的人都会亲自到场点检核实清楚,点检完毕之后,押纲人就会用锁链、木箱等密封,还会贴上封条。不仅如此,押纲人的身上还必须随身携带着一本“行程历”,每日纲运到何处,途中有何意外发生等都要详细记载,而押纲的路线也是事先规划好,押纲人员不得随意取道。
纲运与国运
纲运其实就是古代运输的一种组织方法。在视漕运为生命线的古代王朝中,朝廷对漕运等运输事务极为重视并非鲜见,但是宋代重视纲运却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
宋朝承五代之乱,而五代之弊实由唐代的藩镇割据所造成,唐代的地方藩镇“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集军、政、民权于一身的地方节度使,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割霸一方的土皇帝。赵匡胤崛起于行伍之间,对五代之乱有深刻的认识,北宋建立之后,赵匡胤采取了赵普的意见,即“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经兵”,而纲运就是其中“制其钱谷”的重要保障。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明确记载赵匡胤明令各地:“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权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络帛之类,悉辈送京师 ” 。地方政府在留够足够的费用支出之后,便要将剩下悉数的赋税送往京城。如此一来,地方便无力组织起与中央相抗衡的势力,国家分裂的可能新也就这样被消弭了。
宋徽宗赵佶纲运原本是为了收取赋税,制衡地方而服务的,但有些时候,纲运也时常被用来满足皇帝个人的私衣。生活在北宋徽宗年间大运河的沿途居民,一定会看见这样一番请景:前后相接的运船载着一件件特殊的货物正朝着北方进发,这货物不同于平常纲运所输送的货物,既不是粮食,也不是银两盐茶,而是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而这些劳民伤财的纲运也只是为了满足一个皇帝的个人爱好罢了。
艺术天赋极高的宋徽宗不仅仅在书画上造诣极深,他对中国的古典园林更有着独特的看法,他继位之后,便在开封城北修建了一座皇家园林,名为“艮岳”,艮在八卦中就是山岳的意思,又隐含男子的意思。为了修建这座皇家园林,宋徽宗下令在全国各地寻找各式各样的奇石,并将这些奇石运往开封装点艮岳。而这些从江南运至开封的石头,也采取了纲运的方法,称之为“花石纲”。
宋徽宗第一次下令运花石纲是在建中靖国元年,《续资治通鉴》中记:“是岁,以修奉景灵宫,下苏、湖二州采太湖石四千六百块”,紧接在崇宁四年,宋徽宗又下令“朱勔领苏、杭应奉局及花石纲于苏州”,这个朱勔和童贯、蔡京等是一丘之貉,专以逢迎宋徽宗为己事。包括朱勔在内的诸多间臣见宋徽宗热衷于花石纲,这些间臣每年都会想方设法运送花石纲。
这些石头被运送到了开封之后,主要用于点饰艮岳,但也会用来装饰其他宫殿。光艮岳一处,所需的花石纲数量也是极大。史书记载,艮岳“四向周匝,徘徊而仰顾,若在重山大壑,幽谷深岩之底”,这些景观基本上都是人工制造,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若要营造出幽谷深岩的感觉,需要用多少花石纲。光艮岳中的一处宫殿华阳宫就“左右皆大石林立”,其中最大的一块石头叫做神运峰,神运峰“广百围,高六仞”,妥妥的庞然大物。
北宋艮岳遗石艮岳的修建,在中国园林史上确实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他的修建对于百姓而言又是一部血泪史。朱勔、童贯等人以购买花石纲为名,搜刮百姓,侵吞国孥,国库几为一空。而当朱勔等人知晓何处有奇石之后,就算是在深谷幽林,也会要求当地州县不惜一切代价将石头取出,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有百姓为之殒命。
纲运法被制造出来的初衷原本是为了向京城输送赋税,这样既能够保证京城物资充足,也能够确保地方无力与中央抗衡,可谓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方法。但是当它服务于个人的私衣,它便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工具,致使劳民伤财,哀鸿遍野。无论是艮岳还是大运河上运送花石纲的运船,都是宋徽宗统治下的一个缩影,百姓的哭泣终究成为了揭竿而起的怒吼,艮岳也抵挡不住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脚步。
公元1127年,金朝攻破北宋都城开封,掳徽、钦二帝及一干皇室大臣北还,北宋就此灭亡。宋高宗赵构南渡建立南宋之后,将临安其中一扇城门命为“艮山门”,与徽宗修建的艮岳遥相呼应,以示故国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