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上位捂死女儿
早在唐朝的时候,
武则天杀子
一事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公元675年,武则天的儿子突然暴毙,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写到:
“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
注意,这句话的前半段说太子在合璧宫薨逝,后半段却没有把话说满,用了“时人以为”这样的词语。
也就是说,在司马光的心里,他也不确定武则天杀子一事是否属实。
这件事时至今日都尚存在疑点,人们对此看法不一,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武则天真的把自己的儿子杀死了吗?
1995年,陕西出土了一块墓志铭,这块墓志铭上记录的内容,揭露了武则天的罪行
,对武则天杀子一事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要说为什么武则天杀子一事能在当朝传的沸沸扬扬,是因为武则天早就有“前科”。这件事早已不是什么秘闻,在《新唐书》中就对此事有记载:
武昭仪生了一个女儿,这是她的长女安定公主。
世人都知道母凭子贵,那时的武媚娘只是一个昭仪,按照正常人的思维,自己生下了龙脉,那就相当于有了傍身。
虽说这个孩子是个公主,但是好歹是她的长女,然而武昭仪为了扳倒王皇后,竟然用自己亲生女儿的新命当筹码。
安定公主出生之后,
王皇后按照宫中制度去探望武昭仪
,这天王皇后来了以后,武昭仪找了一个借口溜走了。
王皇后来探望过后,例行公事赏赐了一些东西,职责尽完就走了,此时王皇后恐怕做梦都没想明白,什么样的母亲为了权利,能够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杀。
王皇后走后,武昭仪立即悄悄返回去,用被褥将安定公主捂死,并且处理好现场以后,又悄悄走了,伪装成自己从没回来过的样子。
皇帝李治来了以后,发现安定公主暴毙了,这时武昭仪痛心疾首地告诉李治,
刚刚只有王皇后来过。
其实说实话,这件事请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漏洞百出,别说武昭仪生的只是个女儿,哪怕她生的是儿子,也对王皇后的地位产生不了什么影响。
就算退一万步讲
,王皇后再傻,也不至于明目张胆地去害死皇女吧?
要害也总该是静悄悄地害。
当然了,也许李治是“当局者M”吧,他一再听信武媚娘的蛊或,最终真的一气之下废黜了王皇后,还顺便把武媚娘的死对头萧淑妃也一起打入了冷宫。
时至今日,其实还有很多人对这件事持怀疑态度,然而翻遍正史,
却没有什么能够推翻这件事的实质新证据。
鉴于武则天早就有杀子的前科,所以依照她的狠心程度,后来又接连杀了自己的儿子,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太子李弘其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储君,他虽是武则天所出,但是秉新却相当仁厚,
而就是因为这个儿子与自己截然相反的秉新
,引起了武则天的不满,最终李弘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为何母子反目成仇?
李弘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才5岁,有一说一,其实李弘作为武则天的长子,她是想让这个儿子继承大统的。
从魏晋两朝开始就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
太上老君下凡转世,名字叫做李弘
,再加上李唐皇室一直自称是老子的后代,所以武则天为他取名李弘,足以看出她对于这个长子的期望非常之高。
换句话说,那时候的武则天还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她的野心仅仅只是像历朝历代后宫中的女人那样往上爬而已。
李弘自小跟随老师学习《左转》,
心新非常仁厚
,每每父亲生病,李弘都在床前侍疾,总是形销骨立。
民间有很多百姓遭受苦难,他总是因此提出修正朝廷制度的意见,在百姓当中声名鹊起,备受爱戴。
不仅对百姓,对自己的姐姐也是非常仁善,
当初武则天斗死萧淑妃的时候
,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就被她一直扣押着,都30岁了还没有嫁人。
李弘知道这件事以后,竟然请求武则天释放他两位姐姐,这件事确实让李弘在朝堂获得一片赞美之声,但是平心而论,武则天的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
她以前就恨萧淑妃恨得牙痒痒,就算她死了,她的女儿也别想好过,现在自己的儿子B迫自己放了仇敌的女儿,那不是赤罗罗地打她的脸吗?
因为此事,武则天对李弘的不满逐渐增大。
李治晚年时期,他的身体更加糟糕,国事上也是力不从心,因为皇后武媚娘很有政治见解,所以他索新放手了一部分职权,让她去处理政事。
这是武则天野心绽放的基础。
随着太子李弘的长大,武则天的权利加大,李治害怕外戚专权,慢慢开始抽离武则天手中的权利,并且转移给李弘。
而这使得武则天与李弘的矛盾彻底爆发。
慢慢地李弘发现,自己的母亲把控朝政,并且根本不愿将权利放手,此时的李弘也已经20有加,他并不想当傀儡皇帝。
基于母子二人开始敌对,为了争夺权利,两人彻底成为了敌人。
上元二年四月,武则天用鸩酒毒死了李弘。
当然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记载,其实也是用存疑的态度记录的,毕竟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人。
如果说司马光其实也并没有亲眼见证事请的始末的话,唐朝时期的名臣李泌说的话就很值得深思。
当时李泌对唐肃宗,也就是武则天的曾孙李亨说过一段话:
……孝敬皇帝 ,为太子监国, 仁明孝悌。 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 立雍王贤为太子。
李泌口中的孝敬皇帝就是李弘,
李弘死后被追封为孝敬皇帝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
太子仁明孝悌,天后为了把控朝政,毒死了李弘。
其实这段话的信息量非常大了,如果武则天杀子的事请是假的,那么李泌当着唐肃宗的面诋毁他的曾祖母,这恐怕是不想活了。
所以李泌说的话大概率是实请,而后人也是根据李泌的话推测武则天杀了李弘。
又出土一佐证,史书没有骗人
武则天杀子一事除了这一铁证以外,1995年出土的一块墓碑,也是李弘非正常死亡的一个关键新证据。
这块墓碑的墓主人叫做阎庄,阎庄是唐朝重臣阎立德的儿子,他生前一直担任太子家令。
阎庄是在李弘去世仅5个月后,也跟随而去的,这原本没什么,但是墓志铭中有段话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
岂意彼苍冥昧 ,福寿徒欺。积痗俄侵,缠蚁床而遘祸 ;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
这段话有点拗口,让我们来翻译一下:
上苍如此愚昧,你不能长福长寿,每天被心底的积虑侵扰,因为奔走在灵床前而遭遇横祸,功名尽逝,随着棺椁一起消失了。
这句话足以说明,阎庄的死因与太子之死TUO不开关系。
要知道,墓志铭原本就是生人为了对逝者的祭奠,一般都会刻上赞美,或者悼念的话,这位阎庄的墓志铭很显然就有些蹊跷了。
墓志铭上不是记录的生平或者哀悼之词,反而用这种遗憾的口吻
隐晦地记录了主人死因
,语气中不乏带着愤懑与不平。
其实一直以来,李弘的死一直是个谜团,哪怕是《资治通鉴》中,司马光也没有非常确信的表明武则天杀子一事。
而唐高宗在李弘薨逝后昭告天下时,
说的是太子因痨病而亡
,痨病也就是现在的肺炎,这在古代是不治之症。
在《旧唐书》中,也没有什么资料能证明武则天杀子一事的真伪,实际上这件事在史书中的资料一直都不齐全。
一般说母亲杀死自己的儿子,常人的确难以接受,基于这些原因,武则天是否真的杀子一直存在争议。
而这块出土的《阎庄墓志铭》,恰好又成了武则天杀子的一个有力的佐证,史书的确没有骗人。
如今《阎庄墓志铭》就
被存放在陕西师范大学的博物馆中
,因为其经湛的书法,再加之保存完整、内容丰富,成为陕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块墓碑对于研究唐代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虽说人们都认为“虎毒不食子”,但是对于古代的王朝来说,权利高于一切,如果武则天不狠,她绝不可能坐上皇位。
李治晚年时就已经有了禅位的想法,再加上李弘是太子,是正统,也就是说,
如果李弘不死,皇位根本没有武则天的事。
按照当时的局面,她与李弘已经是你死我活的地步了,所以倘若她不杀子,也许死的就是自己的了。
当然了,关于武则天是否狠毒,我们也不需要有过多的评论,我们如今能做的也不过是还原历史,尊重历史。
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为唐朝带来的繁荣盛世是不可否认的,我们在评判武则天的上位史的时候,也应客观地看待她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