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人物故事,述个人真实感受。
以隋唐时期为历史背景的演义小说或者影视剧中,都有一个绕不过去人物。他身穿道袍,手拿拂尘,披头散发,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大敌来临,三言两语便可分析的头头是道,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然后便是一个个锦囊妙计破口而出,众人依计而行,最终大获全胜。这个被塑造成一个料事如神、智计百出的军师形象的人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人物,演义中的名字叫做徐茂公,历史原型是大唐的开国功臣,跟过四任主公,经历三朝,最后还能善终,多智近妖的人物——李勣。
李勣,字懋功。因为字的原因,在很多演义小说里他被叫作徐茂公。李勣原名徐世勣,归降大唐以后战功彪炳,李渊非常喜欢他,赐姓李,因此他改名叫李世勣;李世民登基以后,为了避讳,又改名李勣。跟随李密投降大唐后,历经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躲过李世民晚年的屠杀,终得善终。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认为最主要是李勣将“纯臣”+“能臣”这个身份定位贯穿了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什么叫纯臣?什么叫能臣?放在那个年代就是能尽为臣之道,高才干练,忠于现任皇帝或者主公,为国为民,不站队,不结党营私。基于这些,李勣在所有事关他命运的选择上,他都没有违背这些,没有打破“纯臣”+“能臣”的人设,终得善终。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看看李勣是这么做的。
第一步:建立重请重义的“纯臣”人设。
李密投降大唐之后,李勣还在原先李密封赏的地盘上。经过魏征的劝说,李勣决定投降大唐后,先把李密封赏的地盘的详细资料给了李密,让他上奏以获得功劳,只给李渊一封答应投降的信。李渊没看到资料感到很奇怪,等详细了解事请经过后,称赞李勣是纯臣。经过这件事李勣成功的更换了第二任主公,并且纯臣的人设初次在大唐亮相了。
第二步:深化重请重义的“纯臣”的人设,取得第二任主公信任。
第一件事是为旧主李密送葬守丧
李勣投降没多久,他上一任主公李密又叛唐了,虽然被杀了,但是这个坑爹玩意的做法无疑是将李勣往火坑里推,可把他坑惨了,然而李勣的聪明在这一次事件中凸显无疑。常人的做法或者想法是落井下石或者不管不问,李勣却出人意料的上凑李渊,希望他开恩,让自己收葬李密。李渊答应了,李勣不仅为李密披麻戴孝举办葬礼,还给他守丧。经此一事李渊非常高兴,推己及人,他认为李勣能为旧主做到这个程度,对他这个新主公也绝对不会差,绝对会忠于大唐。
第二件事是忠义难两全,尽可能地为朋友重请重义。
作为单雄信的朋友,在他被判死刑时,李勣求请,希望可以免单雄信一死,但遭到拒绝。单雄信安慰李勣说,没关系,我知道自己必定会死。李勣说,忠义难两全,并表示会在单雄信死后照顾单雄信的家人。李勣割下自己一块肉给单雄信吃下,说自己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单雄信吃下后,慷慨赴死。李勣将单雄信的儿子收为义子。
经此两件事,李勣重请重义的“纯臣”的人设在大唐统治阶层广为人知。
第三步:树立并深化“能臣”的人设
归顺大唐以后,连年大战,李勣的军事能力彻底绽放,屡立功勋,成为与李靖齐名成为大唐举足轻重的军队统帅,“能臣”的人设显露无疑。
李世民即位之后,李勣战功更加显赫,先是与李靖大破突厥,在入朝任兵部尚书的路上大破薛延陀的军队,随后跟随唐太宗征伐高句丽,两年后,率军平定漠北,“能臣”的人设深入人心。
第四步:坚持“纯臣”人设,平稳度过三朝,终得善终
第一件事:不参与宣武门之变。
无论怎么说,参与政变就是背叛现任的主公,跟随一个新的主公,也就打破了“纯臣”的人设。因此在宣武门之变前,无论李世民怎么拉拢,李勣都没有答应,最终也没有参与这场政变,将“纯臣”的人设坚持了下来。我想也正是因为“纯臣”+“能臣”的人设影响,才使得李勣在第二任主公这里并没有失宠,反而更加受重视。
第二件事:唐太宗临终托孤
李世民在选定李勣作为托孤大臣的之前进行了试探,李勣马上做出了“纯臣”该做的动作,咬破指尖,以血立誓,表示老大让干什么我就什么,一切都听老大的。
当然了,李世民也没有彻底的相信,随后在临终前又进行了一次试探,那就是把李勣贬职,李勣也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连家都没回,直接去上任了,这样不仅打消了李世民的疑虑,还初步取得了第四任主公李治的信任。
李治上台之后,李勣被尚书左仆色,并且依然战功卓著,彻底达成了出将入相的臣子最高成就。并且在李治立武则天为后这件事上,立场鲜明的站在了李治的一边,堪称“纯臣”的典范。
纵观李绩的一生,无论何时,他都首先是做好一个“纯臣”,然后才是事功进取的“能臣”,是我们涉足职场的不可学习的榜样。只要你在职场中设立了自己的人设,然后在各个重要关头,做出符合自己人设的选择,然后为之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