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9日,虽然德国已经签订投降书,但欧战尚未结束,从5月6日展开的布拉格战役被视为欧洲战场结束的终极之战,这场战役到11日才完结。由此,许多人认为,德国投降之时,德军尚有700万军人,为什么保不住柏林?实际上,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综合考虑。
首先,战争打到最后时刻,既使有700万军队,也不会全部投放在柏林,那样等于等着盟军和苏军两面夹击。
1944年6月份,盟军从诺曼底登陆和苏军展开巴格拉季昂行动,这两场作战掀开了德军完全退守本土的序幕,但阿道夫却认为凭借德军现在有作战能力,仍然有反攻的可能,所以一面要求东线稳住战线的同时,先将重心放在西线盟军进攻上面,希望减轻家门口的压力。
但是,从德黑兰会议开始,英美苏已经达成了共识,在1944年下半年,三巨头就已经着手部署如何进攻柏林和战后利益划分问题,德军负隅顽抗只是延缓苟延残喘罢了,所以这时候,不管德军还有多少兵力都是徒劳的。正因为阿道夫不甘心就这么认输,所以并没有收拢兵力放弃一些不应该固守的阵地,等于白白地分散了兵力,导致东西两个主战场无兵可增、无坦克可援。
而且,在盟军和苏军的双重打击之下,原本对德军前途失望的一些国防军将领们,再也不想任其摆布,纷纷秘密建立联系,希望寻找机会除掉阿道夫,尽早结束战争,确保德国不受战争洗礼。但720事件暴露以后,阿道夫疯狂地逮捕和撤换了一大批高级将领,包括隆美尔在内都被请去喝茶吃要,导致德军将士在前线白白送死敢怒不敢言。
实际上,到1944年年底,德军一些高级指挥官们已经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要人没人要弹没弹,有的装甲部队打得就剩一辆坦克,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也只剩下6辆坦克,成了名副其实的第6装甲集团,所有这一切已经表明了德军气数已尽,只是迫于阿道夫的疯狂命令,生怕被盖世太保抓到后果难料。
其次,所谓700万军队只是一些平民百姓和溃退士兵的集合,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从时间和资料上看,到1945年4月底,德军基本上没有一支完全的具备作战能力的部队,莫德尔B集团军群是德军最看好的一支部队,但经过突出部一战后,到4月中旬,莫德尔就下令解散了部队,他自己也把手抢对准了太阳B,而另外两块人马,一块是布拉格的德军集团,还有一块远在库尔兰半岛的20万兵力,那是苏军围而不打跑不掉的兵力。
实际上,从巴格拉季昂战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遭到毁灭新打击以后,德军的兵员补充已经雪上加霜,德国也是从1944年下半年才开始展开全民动员,这个过程比苏联晚了三年,这也是苏军兵力越打越多的原因。而德军在这个最后时刻才展开这个措施已经晚了,不仅年青人打光了,新补充的兵力完全凭一腔热血和对阿道夫的狂热,不是一些老弱病残,就是一些十多岁不明请况的孩子,所谓在柏林最后与苏军对抗的都是一些阿道夫青年团的童子军,这些人怎么能算是一支军队呢?
而在莫德尔B集团军群被盟军包围以后,阿道夫试图让温克将军组建一支12集团军前去救援,而温克也是要人没人、要抢没抢,后来还是到处收集溃退下来的散兵游勇,勉强组建了7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但仅仅与盟军打了一仗就没有实力打下去,最后不得不与第9集团军汇合,与盟军达成妥协后投降了美军。
所以,从上面分析看出,通常意义上的700万军队只是个数字罢了,多数都是把老百姓算在了里面,而真正具备作战能力却不多。而关键的驻防柏林的部队更是少得可怜,苏军最后进攻总理府,盘踞在高楼上的也仅仅只有2000名阿道夫的狂热分子,他们也是最后一支置生死于度外的追随者而已,跟有没有战斗力已经没有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