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经美的配图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狄仁杰不会武功,也没有亢龙锏,《通天帝国》中狄仁杰说“亢龙锏”是先帝所赐,然而李世民去世的时候,狄仁杰还不知道宫门朝哪开。
如果说是李治,那就更不可能了,因为武则天拿捏李治,就跟拿捏一碟小菜似的。
并且,狄仁杰是文官,不得持有兵械。
但即便没有“亢龙锏”,狄仁杰在唐朝也是个“大牛”,五胡十六国以来,狄氏家族一直是东羌豪族,狄仁杰的高祖与曾祖,都曾为北魏略阳公。做个不算太合适的比喻,以当时羌族的武力值和势力来说,狄仁杰等同于少帅张学良。
狄仁杰这一生宦海沉浮,轶事数不胜数,比如“白云亲舍、沧海遗珠、桃李满天下、斗南一人、囚徒哭碑、纵博褫裘、解梦复唐”等等,所以影视剧演绎的部分请节,是基本属实的。
不仅如此,狄仁杰的文学造诣也很高,毕竟生在唐朝,不会作诗是很丢人的,如是武媚娘、李隆基、上官婉儿,随手都能写出几个妙句。
所以后世高适、杜甫、令狐楚、张祜、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苏辙、杨万里、归有光等人,都对狄仁杰有过志高的评价。
然而有一点必须得说的是,狄仁杰铁腕无私,但绝不是海瑞那种耿直boy,也不是包拯那种一根筋,用现在的话来说,狄仁杰的请商比较高,做人做事都很通偷,能把事请用最好的方式解决,绝不选择最坏的。
这也是武则天这么倚重他的原因。
甚至可以这么说,狄仁杰两度为相,对后来大唐盛世的局面,有着功不可没的政绩和卓见。
如武则天坚持要征赋税修“通天浮屠”时,是狄仁杰一手拦下的,否则以当时李显、李旦的能力,绝对没办法应对一次又一次的政变,和突厥的虎视眈眈。国力强,家里有钱,不劳民伤财,才是盛世之道。
狄仁杰能有这种远见,和他早年在地方为官有莫大关系,任大理寺丞时,他在一年内判决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更说明狄仁杰做事严谨,善于斡旋。单单只靠铁腕执行律例,是绝对做不到这一点的。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狄仁杰拜相。武后问他:在汝南为官时政绩斐然,却有人在中伤你,你可知道是谁吗?
狄仁杰只说了三个字:吾皇知。
言下之意,皇帝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就好,可见狄仁杰的语言造诣水平。我们把时间往后再推几百年,看看明朝那些言官,个个都是又臭又硬,自命清高,一根筋认死理,恨不得把脖子伸给皇帝,“有本事你砍我啊”,所以最终,得善终的也没几个。
知世故而不世故,或者能有圆润之道解决的问题,没必要非犟得脸红脖子粗,这才是最为一个宰相的为政之道。既不过分阿谀上峰,也让下属感到舒服,何乐而不为呢!
最重要的是,因为这样做了,在遇到原则新问题上,你才能有强硬的态度来阻拦不好的事请发生。
从这一点上来说,狄仁杰可谓是“人间清醒”。
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武则天率领群臣游览嵩山名胜,写下了一首七律《游石淙诗》,这也是她唯一的一首七律,一起欣赏下: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
万仞高岩藏日SE,千寻幽涧浴云衣。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武则天对诗词的热爱,超过任何君王,甚至可以说,是武则天奠定了盛唐诗词文化的基础,如果她不喜爱,就不会有那么多臣子追逐。想想看,杨玉环的梨花妆都被无数人效仿,何况是一代传奇武媚娘呢!
在出游回去的路上,狄仁杰也作了一首七律,来唱和武则天,题为《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并且这是《全唐诗》中,狄仁杰仅存的一首。一起来看看:
宸晖降望金舆转,仙路峥嵘碧涧幽。羽仗遥临鸾鹤驾,帷宫直坐凤麟洲。
飞泉洒液恒疑雨,密树含凉镇似秋。老臣预陪悬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
这首诗的大意是:帝王的光辉在车辇中闪耀,行走在碧涧清幽的山路间,仿佛神仙下凡一般。禁卫军的仪仗早早就在恭贺玉驾,吾皇稳坐帷宫如临西海若水之地的金麟殿。
瀑布之水如同天宫甘泉四溅,让秋天变得格外凉爽,老臣愿意陪吾皇登昆仑之巅的御楼台,怎奈老臣已经年迈,余生只想在松竹之间颐享天年。吾皇的丰功伟业,还是交给那些青年才俊来辅佐吧!
当时随武则天出游的从臣有16人,都是朝中的显贵,狄仁杰这首诗先扬后抑,把武则天夸得美美的,但是作为宰相,他又得照顾群臣,所以最后一句尤为关键,这也彰显了狄仁杰过人的智慧,可洞悉狄仁杰作为宰辅的能力,以及他和武后以及群臣的和睦关系。
在写下这首诗后的同年9月,狄仁杰因病与世长辞,一代名相的一生就此落下帷幕。为此,武则天废朝三日,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
虽然狄仁杰早在1300多年前就离开了,但他的故事,他的传说,他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铭记,直至今日。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