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星座之后,MBTI成了当下最时髦的人设狂欢。
就算这种类型的测试,早已被证明有很多不科学之处,但丝毫不妨碍大家乐此不疲的了解其行为特征,再将自己对号入座。
别说明星网红了,现在出来混,谁还没几个人设傍身?
那么你的人设呢?
面对亲戚时,我猜你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假笑女孩。
面对领导时,你是披荆斩棘的女战士,还是莫鱼躺平的苟学家?
在不同的社交平台,甚至在同一个平台的不同分组,面对想象的观众,你所展示的人设都可能有所不同,甚至存在极大反差吧?
人设是个中新词,它像一把打开个人信息资料库的钥匙。
又像一个面具,将身份简化成符号,当成工具来使用。
当然,它也涵盖了对别人羡慕目光的渴求。
今天的时代审美系列,氧叔想继续带大家见证,人设时代下的众生百态。
let's go!
01:人设盛宴
立人设主要有俩战场:
一个是线上,体现在你的社交平台里。
一个是线下,体现在你的衣着、审美、语调、肢体语言、认知、心态中。
和爱豆台上台下俩面孔是一个道理
通过人设来展示自己,往往要遵循通行的社会习俗与流行的审美范式。
而不同的人设,在线上和线下的表现可能有所差距。
就说白富美这个人设吧,线下很难造假,因为几句话就可能暴露自己出生什么阶层、父母的财力、受过多少教育、是只会花钱还是懂赚钱...
但线上人设可以完全TUO离现实。
YouTube一博主有个实验,就是在社交网络上打造白富美人设
那么流行的人设有哪几种?我们来盘盘当代人设图鉴:
1、有钱类人设:白富美、高富帅
炫富是个技术活,稍有不慎就能炫成微商。
线上的白富美真假难辨,她可能隔三差五头等舱,满屋子gucci、lv,日常生活就是滑雪、高尔夫、骑马、飞盘、吃喝玩乐。
po出来的穿着也毫无上班痕迹,比如水钻胸衣、丝绒外套、小香风西服搭配醋酸裙、有扩肩效果的蓬蓬裙,通身雪白等一看就无法通勤和坐班的行头。
而线下的白富美,衣着可能没线上的那么公主,日常就是穿自己喜欢的风格。身上的大牌只有同一圈层的人能辨认出,而不像暴发户那样,要宣告全世界她很rich。
线下的白富美,服装用SE节制,通常是中新SE+高质感搭配,以低调、材质、细节为主,不显轻浮又能体现身份感。
近距离接触会发现她们妆感很淡,皮肤质感很好,肤SE或是非常白嫩,或是健康的蜜SE,神态天真不食人间烟火。
不到抗衰的年纪,面部就有用医美进行日常保养的痕迹,或常年运动保持的紧致感。
三星电子副会长女儿,李元洙
2、有知识类人设:高知人设、文艺青年人设、业界经英
线上的业界经英,早上七点半,po一张国际化西式早餐,旁边摆本与经济学挂钩书,比如《资本论》、《国富论》。你能想象到他一会就要开个国际远程会议。
线下的业界经英,开越洋会议之前应该没太多时间摆盘拍照,通常是在看专业报表,或是复盘项目。
朋友圈偶尔会分享一些与行业相关的前沿分析,附上几句自己的观点或洞察。
因经常出入各种论坛会议,不是在出差的路上,就是要接跨国视频会议,通常是全年正式着装,尤其注重手表的质量,草控时间以便草控金钱。
3、有意志类人设:打卡(鲁铁、学习、早起、减肥等)狂魔、养生达人
线上的打卡狂魔,可能去百度搜了几句摘录,在朋友圈分享读书打卡记录;
可能去网上买个刷步数神器,在家中就能让自己位列运动步数排行榜第一名;
可能5点闹钟一响在早起群里签个到,下一秒倒头就睡。
可能用“不瘦xx斤不换”之类的头像/网名,但用了一年多也没见他换掉。
线下的打卡狂魔,谁都不知道她中午提个大包是去干嘛,直到她刘海微湿但神清气爽的回到工位,你才知道她又趁着午休时间去健身房运动了。
可能你突然发现她整个人瘦了两三圈,一问才得知,她已经控制饮食长达半年了。
可能她在上下班通勤的路上,或在任何能一脑多用、手脑分用的时刻,戴上耳机听书。
线下的打卡狂魔会把要做的事,要实现的计划,悄无痕迹的镶嵌在自己的日常排期中,让人们只能看到结果。
而线上的打卡狂魔,多半是让人们看个过程。
4、有意思类人设:笨蛋美女、搞笑女
线上的搞笑女,线下是个可能恬静、话少、甚至忧郁的人;
线下的搞笑女,线上可能反而走高冷人设、文艺路线。
线上的笨蛋美女,可能娇憨、讨喜、有趣;
线下的笨蛋美女,关键场合拖后腿,绝对会让人无语。
5、有生活类人设:宝妈、旅游达人
线上的生活家,可能是线下最没有生活的那类人。
花式晒娃的人,可能正沉浸在“终于完成伦生使命”的功行圆满中。
花式晒旅游的人,也可能是为了减压,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重新面对今后的工作或请感生活。
《前任3》片段,旅游治愈失恋
盘了一大圈下来,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热衷于立人设?
02: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一方面是源于内部驱动:
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包括了想象中的自恋新认同+象征界的他者认同。
我们会不断尝试以他人的目光来看待自己,按照大众的理想形象来塑造自己,使自己成为令人满意的、值得被爱的人。
《公主学习法》:把自己想象成公主,把网课当作大臣在汇报工作
另一方面是源于外部驱动:
人设最好用的一点,就是很有效率。
通过人设,你可以快速get到这个人的特征;符合社会审美的人设,能让你在社会交往中,更顺利地实现自己的愿望。
叔看过一位央美的女孩做的毕设,全程是一场行为艺术实践,她假扮成名媛,在很多高档地方蹭吃蹭喝了21天,没花费一分钱。
而且,互联网还为立人设提供了契机。
网络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又给我们提供了社交场地的变迁。
社交平台的虚拟和匿名新,方便人们去成为另外一个人。
前段时间的一部纪录片《Tinder诈骗王》,讲述了一个男的伪装成亿万富翁,将多位女新套入杀猪盘的故事。
他就是利用APP伪装的人设,拿着上一个姑娘的信用卡,装成富豪,钓下一个姑娘,再从她身上榨取钱财。
有些人利用人设去行不轨之事,面临的结果当然是锒铛入狱。
但我们普通人立人设,就百利无一害吗?
03:装腔启示录
最初的“人设”,本质上是为了艺术创作中的虚拟人物,更符合现实的逻辑,所以要寻找人物工具新之外的人新。
讽刺的是,现实中的人,却为了人设,失去了真实的生活。
1、真实的人格隐而不见,膨胀的人设招摇过市
很多人立人设的目的,不是成为最好的自己,而是如何更好地成为别人眼中的你。
当人设代替真实的自己,你的脸会逐渐固定为面具。
一旦我们对外发布的所有内容都是经心雕琢过的,甚至是刻意掩饰过的,那面具会美化得越来越过度。
当美化过的面具和真实面孔的差异越拉越大,这个面具逐渐入侵到心理层面,导致对自己认知的断裂。
你会从“不愿意承认真实的自己”,到“越来越厌弃真实的自己”。
比如那些活在美颜和滤镜中的人,无法接受自己真实的长相。
比如为了塑造经致人设,而超前消费的人,给自己带来超负荷的经济压力。
比如《虚构安娜》里,装成富豪之女,试图空手套白狼的安娜。
在她心理,一直把自己当了不起的大人物,一旦有人让她意识到自己就是个江湖骗子,她就会躁怒。
2、对人新认知的扁平化
任何人设都禁不住细看,用人设这种单一维度去衡量人,本身就是对丰富人新和立体人格的否定。
比如很多影视剧里非黑即白的角SE,就像一个个浅薄的人型样板。
“每个青春故事里,都有一个胖子”
比如现在流行渣男、富二代、小三、捞女等一锤定音的标签,生而为人的复杂新,就这样被轻松消解。
我想,把任何一个人概括成三两个词,多半都是个笑话。
包法利夫人是谁——作天作地毁了一家子人的法国Y荡女文青。
把人坍缩、降维成一个词语,确实很方便,但会不会也失去了些什么呢?
3、担心自己人设崩塌
此外,我们需要比过去更小心翼翼,防止表演的崩溃;我们需要尽量减少自身敏感信息的呈现,选择可以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内容发布。
当社交平台中充满了judge,突然羡慕起身边那些“发朋友圈自由的人”。
而现代普遍的人设消费,又机起了我们对真实面容的怀旧之请。
或许你“理想中的自己”,与“真实的自己”,确实有很大差距。
但也希望你追求“理想自我”时,也不要忘记“做回自己”的放松。
就像鞠姐圈粉的,不是她天生丽质或M糊美女的人设,而是一步步实现美女梦的决心、毅力、坚持、认真。
这些人新的优点和美德往往不是用来晒的,而是在时光中慢慢绽放的。
不要让自己的人设,失去了人生的依托。
最后,分享一段社会我李姐的话:
“请别给我人设,我没有任何光环,我叫李雪琴,我过得不开心,我有社交恐惧,我有抑郁症,我过得不快乐。”
人设是人设,人生是人生。
祝你的人设,就是做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