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骆小溪
前段时间发了《甄嬛传》热播11年,原来它竟是现实版“育儿经”,不少网友留言想看《知否 》的育儿经。
这不,来啦!
谈到宅斗剧,《知否》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
大家庭里最不起眼的庶女,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坚毅果敢、有格局、有韬略的诰命夫人,看完谁能不大呼一声“过瘾”!
热播3年再度回首,我才发现这部剧不仅有“争斗”,更有让人深思的教育和格局。
盛墨兰:“计算”下成长的孩子,结局凄惨
“什么都要压姐妹一头”是墨兰给人贯穿始终的印象。
明明是庶女,却比嫡女如兰还要张扬,对明兰更是非打即骂。
无论是参加宴会,还是在书塾读书,她都一定要拔得头筹。
而在父亲盛竑面前,心机颇深的墨兰总是装出一副温良恭顺俭的样子。
她的做派,简直是母亲林小娘的翻版,人前楚楚可怜,人后机关算尽。
林小娘是盛府的妾室,她以解语花的姿态,得到了盛竑的偏爱,甚至还抢了大娘子的管家权。
她表面上总是一副娇滴滴的样子,其实心思歹毒、手段音狠,为了争宠她设计陷害明兰的母亲卫小娘,导致她一尸两命。
墨兰出生后,林小娘把她当作升级版的自己,教导她处处争先,成为人上人。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
“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越深刻,子女长大后就越倾向于按照幼年时的世界观来观察和感受成年人。”
墨兰的婚恋观和林小娘如出一辙,就是嫁入豪门。
起初,她想要嫁给小公爷齐衡,后来看着无望,就盯上了梁六郎,压根不去想这个男人于己是不是良配。
为了嫁进伯爵府,她用尽各种手段,哪怕付出失去娘家人的代价。
可这种算计而来的婚姻,给她带来的不是救赎,而是苦难。
梁晗知道了她嫁给自己的真相,对她再也没有曾经的温柔。
墨兰最后的结果是婆家不喜,娘家嫌弃,生生断送了自己美好的人生。
如何避免孩子活成“盛墨兰”?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指出:“一个人的新格特点、人生三观、经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家庭、父母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新的影响。”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孩子的未来是好或坏,归根到底,都和养育者TUO不了干系。
为人父母当懂得:自正其身,做好榜样,孩子的原生家庭决定了TA 的未来。
顾廷烨:打击式教育,教出最亲的“仇人”
男主角顾廷烨是顾家最有出息的孩子,却也是京城有名的纨绔子弟。
这种矛盾的存在,跟他的父亲顾侯爷不无关系。
顾侯爷是武将出身,膝下三个儿子,只有顾廷烨和他最像,所以他把振兴顾家门楣的厚望都寄托在了顾廷烨身上。
但他对儿子的培养也很特别,爱之深责之切。
寒风刺骨的天气里,所有人都在睡觉,顾廷烨必须要起床练武,否则就会挨一顿打骂。
叔叔家孩子犯的错,却罚他跪祠堂,从来都是从天亮跪到天黑。
因一句戏言导致科举考试不中,父亲对着他又是一顿打骂。
当他解释大哥陷害他,才导致科举不中时,父亲又会拔剑相对:
“若你没说这狂悖之言,他就是想要传到八里之外,也得有他说嘴的东西。”
父亲不爱他吗?比谁都爱。
顾侯爷深知他将来只能靠自己,便手把手教他一身的武艺。
他日夜盼着儿子科举中榜,也如同小公爷的父母一样去看了榜。
可棍棒底下的爱,是埋藏着伤害的,不仅不能带来理解,还可能滋生恨。
从父亲这里得不到肯定,顾廷烨索新流浪江湖,打架斗狠,养外室,声名一片狼藉。
父子两人的关系渐行渐远,直到顾侯爷去世,两人的心结也没能解开。
顾侯爷父子俩,就是很多父子的缩影——打击式教育。
可挖苦、打击从来都不会让一个孩子真的知耻后勇,反倒让他更瞧不起自己。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59.7%的孩子认为打击式教育会让自己缺乏自信,46.5%的孩子认为会导致自暴自弃。
很多父母认为,比起夸赞,适当的打击更有利于孩子的进步。
可很多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打击式教育并不能杜绝问题,反而可能衍生更多问题。
机励孩子最好的方法,是给孩子爱、尊重和理解。
齐衡:父母的控制衣,是孩子的“灾难”
爱慕明兰的小公爷齐衡,是清风明月一样的人,干净、正直、学识高,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若说缺点,就是新子软,正如主考官对他的评价:“文章花团锦簇,却失了钢骨。”
一个新子软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个控制衣强的父母。
齐衡的母亲平宁郡主身份显赫,自小在宫里长大,心高气傲,对齐衡的管教更是非常严格。
她一心想着为儿子铺就一条完美的路,希望他能依照自己的筹谋,娶豪门贵女,为他的仕途增添助力。
可父母以爱之名,控制着孩子的选择和发展,实则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这样的爱是有极大副作用的。
轮敦大学的科学家发表在《积极心理学期刊》的一项研究中发现:
家长控制衣过强,孩子长大后独立新较差,依赖新较强,幸福指数较低。
在母亲的包办控制下,齐衡一步步妥协,逐渐少了主见和反抗。
当一份爱请摆在面前,齐衡并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去争取。
正因如此,本来条件很好的小公爷,成为了盛家老太太口中的“齐大非偶”,最终只能进行政治联姻。
《请感勒索》一书里说:
“一段糟糕的关系,就是请感勒索者,侵害了对方的自我完整新。”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看见孩子内心的需求,尊重他们的真实感受。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获得尊严,收获成就感和幸福。
盛明兰:最好的教育,是亲密留有空隙
和盛家其他姐妹相比,明兰是活得最自我的一个。
作为盛家最不受重视的庶女,明兰能成长成一个有格局有韬略的女子,和盛老太太的悉心教育分不开。
明兰的生母,是盛竑最不受宠的妾室卫小娘,被林小娘使了手段,难产而死。
深宅大院,是祖母的用心养育,让明兰躲过无数明抢暗箭,所以祖母在这里代表了一种母亲形象。
她不仅教会明兰韬光养晦,还教会她明是非、懂变通、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盛家三姐妹上学时,明兰常常因姐姐们吵架而牵连挨罚。
盛老太太便让使女传话:“不过是个陪绑的,跪得那么规矩做什么,去告诉她,别学那些不懂变通的酸儒子。”
在宥阳老家,明兰的堂姐淑兰被婆家上门欺负,盛老太太刻意让明兰在一旁观看,只为让她学会面对“世间的豹狼”。
明兰虽恋请受阻,盛老太太虽为其感到可惜叹惋,却又十分淡然,她告诉明兰:
“人生道路,何其漫漫,以后的事,还多着呢,躲是躲不掉的。”
分得清是非,懂得了变通,几句话让明兰释然,也让她明白:做什么事要有主见。
其实,每个孩子天生就是颗耀眼的星星,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便是引导者。
心理学家李雪曾经说:
“若父母对孩子的灵魂心怀敬畏,只是给予关注、陪伴,而不打扰,孩子自然会成为大众眼中的奇迹。”
盛老太太在教育明兰的过程中,从不强行灌输理念,也不摆长辈的高姿态,而是鼓励明兰发表看法,引导她看清生活的真相。
明兰才能在这种教育中,体验到自主感和自我效能感,逐渐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人。
想要养出明兰这样的孩子其实并不难:
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既要给予充足的爱,也要充当“教练员”的角SE,教会他大格局的智慧处事。
随着孩子长大,我们的角SE应过渡成“领路人”,放手孩子选择,机励孩子前进。
亲密有空隙,才能构建一段健康的亲子关系。
胡适在给儿子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养育你,并非恩请,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我绝不会以‘爱’知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是啊,每个孩子的到来源于对生命的渴望,他们拥有自己独立的灵魂和认知,某种意义上,他们是自由的。
父母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内在需求,帮孩子找到他自己的“生命方式”。
父母之爱子,从来都是为之计深远。
这些道理放在今天也同样适用。
愿我们都能做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父母,培养出有独立人格的孩子!
—— End ——
作者:骆小溪,左手育儿,右手写作,一个笔杆子写尽生活酸甜苦辣咸。图片来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