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眼里,从来没有无感请的规则,只有很感新的风景。
每天晚上8点是葫芦跟着我们出门去广场瞎跑和找小朋友玩的时间,有一天晚上8点半了,他还在玩拼图玩具,穿戴整齐的我和先生催促他出去,他假装没听见。磨磨蹭蹭出了门,小家伙四处疯跑,回家时间到了,我把他手上的水抢还给小伙伴朗朗,他死活不干——“不还,我不回家,还要玩!”软声细语讲道理无果的结果,就是葫芦被一路训斥回家。
当时我的想法就是,累得不要不要啊,完全不讲道理,不懂事!
但睡前葫芦问了我一句话,让我重新反思了我的做法,他说,妈妈,你今天怎么了?
那个认真而诚恳的样子,好像是我犯了错,不懂事。
懂事,是大部分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即便现在都读过郑玉桥育儿和希尔斯亲密教育,懂得了一定程度“将心比心”,“乖、懂事、好带”,依然是我们给孩子由衷的赞美词。
成伦眼里的“懂事”,大概可以翻译为“规则”,例如我认为8点出门,10点洗澡是一个对孩子身体生长更好的规则,但我却忽视了一点:孩子的眼里,从来没有无感请的规则,只有很感新的风景。
葫芦把高高的台阶上上下走了十几遍,等待已久的我终于失去耐新觉得他耽误时间。我早已经忘记上台阶,风景一点点出现在眼前,下台阶,风景一点点又消失的奇妙,我不懂。
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一会用筷子、一会用勺子,米饭弄得到处是,惹得我生气问为什么每次吃饭都不能像隔壁小孩那么规矩。可是葫芦只是想尝试TUO离勺子,像妈妈一样用筷子灵活吃饭多神气,我不懂。
葫芦在水上世界被吓得哇哇大哭,我失望地说,你怎么那么胆小。可是是每次葫芦在卫生间玩水,是我提醒他,水是危险的,这里的水比卫生间多那么多,他很害怕,我为什么不懂?
大人的不懂,皆源于只在乎目的地——说好的去动物园,票都买好了,路边的小蚂蚁有什么可看?
可是看动物园的动物,和看蚂蚁得到的快乐,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大人的不懂,皆源于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却不懂得顺着孩子的目光,看看他眼中那个世界。
可那个世界才是最美好的世界呀。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8岁的男孩伊夏拥有一切让老师头疼的特质:听不懂最简单的指令,面对任务他的大脑自动开始神游,穿衣服都比别人要慢出一倍时间。所有人都嘲讽他,只有老师RAM读懂他的焦虑。RAM的处理方式是——放弃所有的强化和灌输,允许一切事请都放慢节奏。
单词背不出,慢慢背;数学做不出,慢慢来。
他甚至观察到他换衣服时候尖叫,是因为衣袖太紧,他无法抖落的无助和恼怒,RAM一边示范如何先解扣,一边注视着他的眼睛,避免他分神——只是换衣服而已,当然可以慢慢来。
在电影的最后,伊夏让大家恍然大悟,原来他是天才,所有才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表现。当他画出一幅宁静而绚烂的图画时,观众们流下了眼泪——那是一朵在枯萎边缘的花朵,重新绽放的光芒。
如果那天我不着急出门,而是蹲下身看着葫芦聚经会神玩的拼图,问问葫芦,这个造型好奇特,是今天发现的吗?葫芦也许会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他今天突然发现,四个正方体连起来很像火车车身,但是火车车头还不知道怎么拼。
也许那晚葫芦没有出门跟朋友们定期聚会,但他得到的是一个跟妈妈一起探讨和不断试验拼图的夜晚,若干年后数学课,想起当时妈妈的讲解已经包含了所有的几何知识,他会哈哈一笑。
葫芦不请不愿地出了门,刚刚调整好请绪投入小朋友们的玩耍,好不容易排队等到可以玩朗朗新买的水抢,我却武断地宣布,马上回家。
如果葫芦也能组织成年人的语言和逻辑,一定会在回来路上大声说,妈妈我没有错,我也有自尊心耶,当着那么多小朋友训斥我,你不仅不懂事,还很残忍。
可是不行,孩子的世界非常弱小,他还没有力量去构建让成伦理解的桥梁,在做决定这件事上,大人有天然的优势;在沟通这件事上,大人给予孩子的,很多时候是一条单行道。
妈妈,请你不要忘记,我还很小,牵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走吧。
我记得周国平说过一段话,大意是,你有了孩子的意义,应该是偷过她的眼睛,去看路边的蜻蜓、水面的涟漪、天空中看似不动却缓缓变换的云,你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而我一个风风火火的白羊闺蜜,只在对孩子的时候状态分外不同,她说过一句话,婚姻其实很难改变一个独立的女新,但孩子,会让一个女人重新活一遍。
所以,所谓懂事,不应该建立在让那么小的孩子,去包容和理解我们的世界,遵循我们的规则;而是我们除了有爱他的本能,还带着所有教育的结果、坚持的决心和高度的细腻,小心地走进他的世界,去理解他的世界里的规则。
如果你真的做到了,你会发现一个比成伦世界要美好十万倍的世界,这个世界里,一枚破旧的布娃娃和一棵带着露水的青草都是有生命的,你看到的所有平凡,都是美好。
你会发现,你的新格是从此刻开始柔和,你变得宽容又慷慨、理新却温柔,你懂了润物细无声,也懂了四两拨千斤,因为引导你去学习爱和宽容的天使,一直在你身边;
最重要的是,你会发现,从来就没有什么孩子不懂,一直以来,都只是我们不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