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妈后的每一天,都是在母爱爆棚和母爱归零之间来回切换。
前两天,陶子突然找上我,跟我分享了这么一件事:
类似的场景,在陶子家已经上演了不知多少回。
陶子这次找上我,只为一个问题:
孩子明明会走
为啥还非要妈妈抱?
陶子的这个问题,问出了不少宝妈的心声。
好像自打孩子会走后,就再也不肯使用这项好不容易习得的技能了,动不动就伸手要抱抱。
其实,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也很暖心。
◆ 求抱抱是寻求安全感
妈妈柔软温暖的怀抱,是孩子天生的依恋。
著名的心理实验「恒河猴实验」中有一项「替代母亲实验」:
实验人员给小猴子准备了一个提供食物的铁丝猴妈妈,和一个不提供食物,但柔软温暖的布偶猴妈妈。
当小猴子受到惊吓时,无一例外地,每次都跑向了布偶猴妈妈,并在布偶猴妈妈的怀抱中,逐渐平静下来。
和小猴子一样,当孩子害怕了、恐惧了时,他更想要的,也是妈妈的怀抱。
◆ 求抱抱是心理的依恋
你知道吗?
在我们5分钱硬币大小的皮肤上,就分布着1000多个神经末梢。
当人长期缺乏拥抱和亲密触莫时,皮肤就会产生“饥饿感”,而年幼的孩子更为强烈。
不少妈妈白天需要上班,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短,孩子见不到妈妈,就会不安和焦虑。
当孩子再次见到妈妈时,就会只想时时刻刻黏着妈妈,确认妈妈是爱自己的,没有离开自己。
他哭着闹着要你抱,不是撒娇,也不是胡闹,只是渴望妈妈的怀抱罢了。
◆ 求抱抱是渴望被关注
“吃饱了的孩子不会喊饿,抱够了的孩子不会无理取闹。”
那些哭着喊着要抱抱的孩子,都是在向妈妈要爱,要关注。
孩子明明会走路,自己也不累,却偏偏要让妈妈抱的行为,心理学上称为「退行」:
当孩子感到焦虑时,就会放弃自己已经习得的技能,转而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对。
而这种请况,在二胎家庭中,尤为常见。
当二宝刚出生,妈妈手忙脚乱地照顾老二时,老大会突然变得像老二一样哭闹、喝乃、要抱抱,甚至还会尿床!
这个时候,就让孩子重温下妈妈怀抱的感觉吧!让他知道,妈妈像爱那个小婴儿一样,爱着他。
你的怀抱
并不会把孩子宠坏
当孩子要抱抱时,不少家长都担心:一要就抱,会不会把他宠坏了?
其实,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怀抱不仅不会把孩子宠坏,还会带来不少好处。
2010年,美国杜克医学院曾做过这样一项研究:
他们长期追踪了500个小婴儿,这500个小婴儿中,近10%的孩子很少得到父母的怀抱;
接近85%的孩子,会得到父母拥抱,但被拥抱的频率不高;
只有仅仅6%的孩子经常得到父母的拥抱。
研究人员发现:当孩子被拥抱时,他的大脑会分泌催产素,没错,就是那个“爱的荷尔蒙”。
当宝宝分泌了催产素,他的体内皮质醇水平会下降,宝宝会感到放松和心安。
30年后,研究人员对这些孩子进行了心理状况评估:
那些经常被拥抱的孩子,心理状况最佳,成年后请绪稳定、幸福感高,且不易产生焦虑。
相信我们谁都没想到,童年的拥抱,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孩子总要抱抱
怎么办?
看到这里,抱还是不抱,想必各位宝妈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但问题是,宝妈不是铁打的,虽说能抱就抱,但身体总有吃不消的时候。
那该怎么办呢?宝妈不如试试这样做:
◆ 给孩子设定抱抱目标
当孩子不想走路求抱抱时,宝妈可以这样告诉宝宝:
你看妈妈提着这么多东西,妈妈也很累,是不是?
咱们走到前面的XX,妈妈再抱你好不好?
当宝宝达成目标后,适当地抱孩子一会,然后再创建下一个抱抱目标。
此外,孩子耐力不如大人,有些时候,宝宝求抱抱是真的累了。
遇到这种请况时,宝妈可以陪宝宝原地休息一会,或是满足他的要求,抱孩子一会。
◆ 让走路过程变得有趣
让走路过程变得有趣的方法有很多。
比如:带孩子逛超市时,让他做个小帮手,今天需要帮妈妈找到某几样东西。
孩子有了目标,一刻都不会闲着,一门心思都在帮妈妈找东西。
回家路上,当孩子不愿走路时,可以转移注意力,玩玩小游戏。
比如:看谁先到前面的XX;或是在回家的路上,玩跳格子,你追我跑间,很快就能到达目的地。
父母对孩子的拥抱,对孩子而言就是爱的表达。
这种皮肤上的爱,不是无关紧要,反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加油站”。
就像一辆小汽车,它要加满了油,才能继续前进。
孩子在我们臂弯里的时间就那么几年,别再吝啬我们的拥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