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说他特别的不喜欢英语,平时不背单词,不读课文,上课的时候还老是给老师捣乱,不是出怪声,就是跟同桌说话,老师越是批评他,他越是放肆。这一次因为英语老师实在是忍无可忍,让他回家反省去了。
小强妈妈觉得自己孩子平时都挺好的,怎么就在英语课上出现这样的问题,怀疑是老师的问题,多方打听,却也没有发现老师哪里做的过分,人家不过是正常上课,小强在下面扰乱课堂纪律,被老师批评。
父母跟小强谈这件事请,小强就脖子一梗说:“我就是不喜欢英语,不喜欢英语老师,我从小英语就不好,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以前不管我,现在着什么急?”孩子为什么如此反感英语?只是基础不好吗?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有偏科的请况,这背后通常有以下4种原因:
1、寻求关注
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寻求关注。当他发现只有在不学习的时候才能获得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时,他可能会采取不学习或者减少学习的方式,他不是真的逃避学习,而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
小强父母平时工作很忙,他都是和爷爷乃乃一起生活,可是一旦老师叫家长,父母都会双双把家还,这让小强发现了一个获得父母关注的捷径,因此当他想父母的时候,往往会在学校弄点事请出来,经常看不到的父母自然就出现了!
2、获取权利
如果孩子有一些愿望没能得到满足,父母又没有给孩子提供满足愿望的途径,这就有可能促使他做出不良行为。其实孩子不是对学习抵触,而是通过不良行为,获得学习之外的其他权利。
我曾经有一位来访者,非常想要一部手机,但是父母都同意给买,然后孩子就在学校各种作,父母看孩子淘的没边就开始跟孩子讲条件,最终父母同意买手机,拿到手机孩子回学校了。
3、报复心理
当一个孩子和某以任课老师有矛盾,往往这一科的成绩会不太理想。不是老师有什么区别心,而是孩子用不学来报复老师。
当孩子和父母关系不太好的时候,他也会用不好好学习的方式来报复父母。尤其是孩子发现老师或者父母对他的学习比他还要上心,还要在意的时候,孩子会错误的认为,自己不学习就可以让家长难堪,让老师生气,这就达到了自己报复的目的。
4、自暴自弃
当发展到这一步的时候,要么是孩子对关系失望至极,要么是真的有学习能力问题,这一个科目他努力了好久,但就是学习不好,因此放弃了努力。而且往往这个时候,孩子对自己极度没有自信,他根本不认自己有学好这个科目的能力,也不相信关系能有所改变,所以才自暴自弃。
孩子偏科,跟老师对着干,我们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孩子和老师有矛盾,这个时候父母常常会陷入三个误区中去:
1、不倾听,只劝说
对于孩子偏科这个问题,尤其是孩子说我不喜欢某某老师的时候,父母很容易去解决表面的问题。认为就是孩子不喜欢这个老师,或者老师那些行为引起了孩子的反感,此时父母很容易做一个说客,不去找根本原因,只是想说服孩子接受老师,好好学习。
其实孩子偏科,厌学刚刚咱们已经说过了,我们要去分析孩子现在是什么原因,他是想引起关注,还是权利之争,或者已经发展到报复或者自暴自弃了。父母需要先通过倾听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然后去判断孩子属于什么原因才能真正的帮助到孩子。
一味的认为孩子或者老师出错了,然后改变不了老师,只能说服孩子的方法,会让孩子对父母失望,甚至从原因吸引注意过度到自暴自弃!而且这种行为也犹如隔靴搔痒,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2、站错位,指责孩子
在老师和孩子的关系中,很多父母往往会站在老师的角度,认为就是孩子的错,孩子应该去道歉或者承担责任。但是对于孩子而言,他不想知道谁对谁错,他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他,看到他,安慰他。可是父母一开口,孩子可能就不想继续说下去了!
在孩子眼里,父母是他的最后一道防线。当他从学校回到家中,他需要的是父母无条件的支持,尤其是刚刚被老师教育过的孩子,无论面上都多么风平浪静,内心他需要父母的一个拥抱,一句安慰。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为老师说话,指责孩子。
3、报辅导班
孩子学习不好,又不喜欢老师,父母发现劝说无效之后,又不想让孩子这一门功课拉下来,往往这个时候父母选择的就是给孩子报辅导班。觉得找人指点一下孩子的成绩提高了,说不定就对这一科目有兴趣,自然和老师的矛盾也就不会那么多了!
只是父母忽略了一个问他,如果孩子对这一科目一直没有兴趣,也许真的可能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找个老师也许有用,但是最大的原因还在孩子身上,他缺乏学习动机,所以才会出现一直补,一直不行的状况。
我认识一个小男孩,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补数学,现在都初中毕业了数学最高考23分,用他的话说:“我都补了这么多年了,我就不是这块料!”这孩子智商119,为啥就学不好数学呢?其实就是缺了父母的鼓励和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动机,没有这些花再多钱补课也是枉然!
那我们要如何解决孩子偏科的问题呢?
1、先处好关系,再去解决问题。
面对孩子学不好,偏科这件事请,很多父母都特别着急,希望孩子的成绩能赶快上去,但是却忽略了一件事请。学习是孩子的事请,我们可以给他良好的学习环境,却无法强迫他学习。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去抓根本问题,成绩是一个外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去解决根本的问题,孩子缺少关注给他需要的关注,不要跟孩子陷入权力之争,先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能跟孩子说得上话,之后再去考虑成绩的提高。
2、让孩子体会成功。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好了,理解了孩子的内心,孩子也会想要进行自我改变,这个时候父母不要草之过急。孩子这门功课成绩一直不好,往往是在这方面体验过很多挫败,此时我们要想办法机发他的学习信心和动机,让他在学习这门功课的时候体会到一些成功。
我认识一位英语老师特别会调动学习的自信,她带110分以上的孩子的时候,给的是超难的题目,这些孩子就是奔着满分去的。她带考几分,十几分的孩子的时候,他用的是简单的题目,而且在过程中会不停地观察孩子的反应,当发现孩子可能会的时候就鼓励孩子大胆的说。但孩子一直没有说的时候,他会夸奖孩子知道在什么地方记笔记。以此给孩子信心,然后逐步提高难度。
对于成绩极差的孩子,也许父母无法在学习中让他们体会成功,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学习这位英语老师,从学习之外找可以鼓励和夸奖的地方,给孩子自信。
3、替代榜样
观察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孩子不仅可以从自己的直观经历中获取经验,还可以通过观察别人获得相关的经验。当孩子看到一些有自己类似的同学可以完成某些任务的时候,他就会变得自信,相信自己也能够和这些同学一样完成这样的任务。
还是哪位英语老师,她面对极差的同学的时候,会以自己曾经辅导过的孩子为例,当她面前的孩子听到原来有很多跟他一样这个学科很差劲的孩子通过努力都获得了很好的分数的时候,这个曾经觉得自己不适合学英语,根本没希望的孩子,突然觉得有了希望和自信,觉得他们能做到,自己也可以。
当孩子某科学习很差的时候,我们可以挑选一些典型的同学,作为孩子榜样,告诉孩子,曾经他与你一样,但是他更加努力,于是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看到,只要自己能够像榜样一样努力,自己也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4、目标分解,及时反馈。
心理学家找了20名大学生,把他们随机地分为两组,每一组都给他们分配了一个不太靠谱的向导,然后让他们由两条不同的路从A地走往B地,两地相距10公里。
第一组人的路上什么标记都没有,向导除了知道B地的大致方向什么也不知道,大家走了不到半小时,就有些人喊累,不想继续下去了。向导苦口婆心地劝说了一会儿,大家继续坚持了不到半小时,又有人喊累,并且退出了实验。最后只有一个人和向导走到了B地。
第二组的路上每隔500米有一个路碑,向导虽然也只是知道大致方向,但是当有人说累的时候,他就指着路碑说我们才走了1000米,我们走了5000米了,已经一半了这个时候放弃太可惜了,最后他们组快快乐乐的唱着歌都做到了重点。
孩子的学习也是如此,我们如果告诉孩子说你要努力,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努力。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把大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小的可执行的目标。当我们提出了明确可执行的目标之后,就像是在孩子学习路上的路碑,他可以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及时给孩子反馈,找寻孩子最合适的方向。
我家大宝的数学成绩很一般,为了提高他的数学成绩我要求他每天回家做20道口算题,锻炼他的口算能力和准确度,做了几天之后,他开始发懒,觉得密密麻麻的题目太多了,而且我同时发现,口算能力提高了,应用题还有问题,后来我就把回家20道口算题,改成了每天10道应用题,这样既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又提高了应用题的解题能力。通过1一个月的练习,期末考试的时候成绩果然提高了很多。
孩子出现问题,需要家长用心地去寻找原因,然后制定解决办法。虽然给孩子报辅导班简单省力,但往往我们可能错过了孩子不想学的真正原因。面对孩子的问题,您还有什么疑或,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