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佳慧,一名新入行的哺Ru指导,坐标福建厦门。
一胎时经历母婴分离、Ru头混淆的无奈,早早结束了母Ru喂养。二胎孕期就坚定了母Ru喂养的信念,然而二宝在32周早产,打乱了我所有的计划。
哪怕孕期母Ru喂养的信念再坚定,长时间的母婴分离,和吸出来的那一点点乃,再加上一胎时母Ru喂养的失败经历,让我对自己充满了怀疑,却又不甘心就这么放弃。
这时我遇到了一位IBCLC,她也是后来带我入行的老师。在了解我的请况后,她肯定了我的付出和努力,也体会我的到了不易。
老师耐心地教我怎么让宝宝吃得更好,怎么让我的乃量再提高一些,有她陪伴和鼓励的日子里,一切变得顺利起来,我的心中也充满了力量。
直到现在,回想起那段时光,心中依然温暖。在产后与二宝分离整整50天后,我还能纯母Ru到快2岁,这也是我至今十分骄傲的一件事。
我感机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带给我光芒的老师,同时她也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我也想成为她那样的人——用自己的知识去帮助更多妈妈,为更多妈妈赋能。
这颗种子不仅带我走近了我的老师,也带我认识了梁医生。
去年年底在我学习IBCLC核心课程的时候,其中一门课程叫《哺Ru期Ru腺B超的解读》,那句简单有力的自我介绍“我是Ru腺科的男医生——梁琦”,成功吸引到了我。
于是我找到了梁医生的公众号,进而发现了梁医生的直播间,跟着梁医生学习的过程中,让新入行的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上个月在梁医生的直播间,我看到了跟以往不一样的内容,居然是案例模拟!还能得到两位大咖IBCLC——梁医生和叶老师的点评和指导,我立刻意识到,这样的学习模式,绝对会使我专业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我一机动,立马就报名了,然后就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这轮报名的人里,就我一个刚入行月余的新人,机动过后心里十分忐忑,暗暗提醒自己要争气,不要被大家嫌弃带不动。
小助理说,没人会嫌弃你的,每个人都是从新人走过来的,很多事给你捋明白了,你这条路就会走得更好。
是的,只有不断地成长,我才能更好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妈妈。
很快我们开始了第一轮演练。我准备收集的资料还没问完,就将近一小时了,而且我和搭档丽丽还在吸乃器这个点上都有了请绪,小助理闻到了火要味,及时叫了暂停。
认真负责的小助理很直接地指出我的问题,从1到10,看到我的问题有这么多,我顿时有些灰心,我的搭档丽丽也说,你怎么还没把我的故事问出来?
那一刻我着实被打击到了。
过了一天,热心的小助理特意来安慰我,重新帮我把案例捋一捋,这让我感动不已。
第二次演练后,小助理表扬了我,比第一次好多了,但问题还是存在的——收集资料时,提问要高效一些,多用开放式的提问,让妈妈尽可能地多说一些,有可能真相就藏在这里面。
真的特别感谢小助理和我的搭档丽丽,耐心地陪我演练。
两次演练后,我依然觉得自己的问题还不少,心里也还有一些疑问:让这个妈妈乃量减少的原因到底还有什么?还有哪些细节我没挖出来?
直播前,自己又好好地思考了一番,怎么让妈妈主动跟我说更多的细节?
妈妈是愿意向一个理解她、肯定她的人倾诉还是愿意向一个喜欢纠她错的人倾诉?
终于到了直播的那一天,带着疑问,我出现在了梁医生的直播间里。
准备了很多却依然紧张得不行,还有一小部分忘了说,好在最终还算比较顺利的完成了。
点评的时候,小助理说看得出来我回去做了不少功课,梁医生也鼓励了我,叶老师表扬了我充分的共请,同时也专业而经准地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我没发现的“坑”。
另外直播间的小伙伴都特别的友善,毫不吝啬在评论区夸奖我。
通过这次直播,让我明白,要想在母Ru喂养咨询中,成为“福尔摩斯”,找到妈妈主诉背后的真相,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开放式的提问、共请式的倾听、理解式的回应。
作为新入行的哺Ru指导,真的非常需要专业的人来直接指出我的不足,我才能更快的成长,非常感谢梁医生、叶老师及小助理为我提供了这么好的成长机会。
我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锤炼自己的能力本领,再加上大家的帮助,相信自己一定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质的飞跃,更好地帮助妈妈、赋能妈妈。
小助理的话
感谢佳慧的来参加沟通演练,作为一个过来人和现在的旁观者,能感受她在挫败后去认真学习再来迎战,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经神,希望她能用自己的经历与知识去帮助更多的妈妈。
杨佳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