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婚嫁 > 育儿 >
测测孩子的学习风格是视觉型还是听觉型?伪科学妖风又刮起来了
更新时间:2022-04-21

热衷于科学育儿的新一代家长们,可能对下面的说法都不陌生: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有的孩子是视觉型学习者,有的是听觉型学习者,还有的是触觉型学习者,他们各自擅长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

抖X、小X书上也一直都有up主神乎其神地一再宣扬,不同孩子有不同学习风格,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学习方式,就会事半功倍!

与此同时,相关的“学习风格测试”也是一抓一大把。

这种根据感官划分的“学习风格论”,不少人看完恍然大悟,甚至感同身受——

“我觉得我就是听觉型的,难怪小时候我就不爱阅读,早知道多听别人读不就好了?”

“我家孩子好像是触觉型的,这好办,以后让他边动手边学就行!”

“原来我家娃没成为学霸,是因为没有找对学习风格!”

似乎大家瞬时找到了学习不好的症结,也都由此“顿悟”到终极解决方式,同时感慨难怪自己当年没成为学霸,全是因为方法没找对,所以可不能再耽误孩子了!

看上去很有道理,还足够振奋人心,对不对?但是,传了这么多年,且风依旧很大的“学习风格论”,真的很不靠谱!

这话到底出自哪里?

关于“学习风格论”到底是谁提出来的,说法不一。不过,大家公认的最著名模型之一,是上世纪90年代初,新西兰的一位学校督学提出来的“视觉、听觉、读写、动手模型”,即“VARK模型”。

网上的“学习风格测试”,基本都是建立在这个“VARK模型”基础上的。

这个说法一经出现,就得到了不少老师的支持。很多老师认为,只要根据每个学生喜欢的学习模式来调整他们的教学,就能顾及每一个学生,甚至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

甚至在一些大学,新生刚刚入学,教授们就已经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类型的学习者了,视觉、听觉、或者其他什么类型。

同时,也有很多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把原因归咎于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够匹配。他们坚信,自己确实有独特的学习风格,只是没有被发掘出来。如果能发现自己的风格,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他们就能学到最好。

这是不是像极了我们小时候考不好给自己找借口的样子?但是有了“学习风格论”的理论背景加持,似乎家长也不好反驳。

但是,尽管学习风格论“看上去很美”,它有存在的证据吗?

它存在,但没什么意义

2009年,在一项关于人脑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18名受试者的调查,发现人的大脑皮层中存在一种活动模式,可以区分视觉和语言认知风格。

具体说来就是——有些“视觉化”的参与者,大脑边缘上回区域更容易对图像刺机做出反应;相反,“语言化”的参与者,更容易对语音刺机做出反应。

这表明,认知风格的确与大脑视觉和语言区域的特定神经活动相关。喜欢用视觉的人,大脑确实试图创造一种形象;喜欢用语言的人,大脑试图形成语言。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所谓的“学习风格”的的确确是存在的。有的人偏好视觉风格,有的人偏好语言风格。

每个人的学习偏好,可能是与生俱来,也可能和后天的行为有关,但不管怎样,每个人确实是独特的,学习偏好也是独特的。

那,为什么有人还说它是伪科学呢?

因为,它对提高成绩没有用

首先,采用自己偏好的学习风格,并不会让学生记住更多内容。

2006年,研究人员对52名大学生做了一个测试,按照偏好,把他们分成了图片学习者和文字学习者两组,并且随机分配在分别使用图片授课和文字授课的课堂中。

上完课后,研究人员让学生参与测试,来检验学习请况。

结果发现,就算学生用了符合自身风格的学习方式,测试结果也并没有比学习方式不符合自身风格的学生好。

类似的,2015年的一篇论文发现,研究对象的学习风格偏好(视觉或听觉)与他们在阅读或听力理解测试中的表现没有关系。

并且,不只学习风格偏好没什么贡献。不同的教学模式,对测试结果也没有贡献。

简言之就是:就算知道了孩子是什么类型,也不等于拿到了通关文牒,能借此提升学习成绩。

图个好玩就行了,别当真

其实,“学习风格论”之所以能在国内外教育界盛行,根源无外乎是家长对于孩子提高成绩寄予的美好期望。

常爸记得自己上学的时候,也流行过不少学习的“偏方”,最离谱的是有一个“三遍答题法”(大概是叫这个名字,年代久远记不清了),说在考试的时候,先捡着会做的题做完,然后小睡几分钟,这几分钟能够让大脑获得充分休息,待醒来之后再把不会做的填上,如此往复三遍,有神奇效果。有同学真的照做了,但很不幸,他第一次小睡就睡过了头,等醒过来的时候考试都快结束了。

而就算“学习风格论”有据可考,我们就真的能用这个理论来指导孩子学习了吗?要知道视觉和听觉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缺一不可。假如遇上“听觉型”的孩子,难道就一辈子不让他学读写吗?那不就成了文盲了?这样显然是不对的。

并且,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取长补短、全面发展的过程。孩子越是不擅长哪一项能力,就越是要锻炼,才能补齐短板。如果盲目相信“视觉型”“听觉型”之类的说法,就会剥夺了锻炼孩子学习能力的机会,这才是得不偿失。

随着孩子学习科目的增多、难度的增加,科学高效的时间规划和学习方法变得格外重要,因此常爸一直在不遗余力地给大家做科普,希望能先教会家长,大家内化后再来教给孩子,而且真的是早学早用早受益。

比如常爸之前推荐过很多次的“费曼学习法(其实正式的名字应该是learning by teaching)”:用转述、教给别人的方法,来巩固自己所学,这样有助于快速吸收信息、短时间掌握知识。说白了就是,通过给别人讲题/复述所学内容,就能够让自己知识掌握的更加深入。

所以,如果我们能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给他们讲述知识,再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知识、并且讲解所学知识,那对于他的学习来说,会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大部分家长都比较熟悉的思维导图:借助画图的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总结内容、梳理结构、形成观点。如果把它应用到学习中,就能帮孩子高效有条理、逻辑清晰地梳理信息,拓展单一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把脑子里的一团麻捋成清晰的一条条线,一张张图,是非常好的思维锻炼培养工具。

同样,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课程设置,通过利用遗忘规律,有助于记忆效率成倍提升……这些方法虽然耗时耗力,却实实在在有助于学习。既然有这些经过科学验证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又何必执着于所谓的“学习风格论”呢?对于“学习风格论”这种说法,图个好玩就行了。当真的话,那可就输了!

更何况,现在已经有很多文献证实,使用多种感官形式来学习的效果会优于单一形式,比如同时展示文本、图像和声音。如果被“学习风格论”的方法给误导,认为自己家孩子就是某一类型的,一味地给他听,不去引导阅读;或者一味让孩子去阅读,不让孩子接触有声读物……对孩子长远发展的消极影响,简直无法估量。

常爸理解各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请,但一切的理论方法都要以“科学准确”为前提。

学习是一件辛苦但不应该痛苦的事儿,因为这条路上我们从不孤单,有无数前人的努力,给我们提供了能够借力的成果。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去伪存真”,让那些真正科学有效的办法发挥出作用,助力孩子取得理想的成绩。

关键词:测测,孩子,的,学习,风格,是,视觉型,还是,
>>>
>>>
频道热点
恋爱
婚姻
情感
育儿
  • 古镇的茶馆,载着岁月斑驳,流着诗意请愫
  • 一段时间,我确实有些松懈了
  • 认知:关心儿女的恰当方式,你知道几个?
  • 《论语》:父母唯其疾之忧
  • 听育儿: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注定活得自信坦荡┃大盐粒子
  • 不要老想着帮助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原始动力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