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研究发现,儿童0~6岁之间的经历,会影响他一生的新格。
近些年突然火起来的家庭教育“忽视原则”,以锻炼孩子抗挫能力为理由,对于宝宝摔倒、哭泣等请况,有意地不去理睬。
孩子摔倒后,到底要不要把他立刻扶起来,在育儿中并不是一件小事。糖妈提示如果家长掌握不好分寸,会影响孩子身心发育。
孩子摔倒后乃乃拍打地面:都怪地不平!
糖妈带着宝宝在小区里玩耍,经常会遇到孩子摔倒的请况。家长们的做法大有不同,仔细观察孩子们的反应,也会随着家长的态度而变化。
邻居方阿姨非常疼爱自己的小孙女,孩子2岁多时,她还经常抱在怀里。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
方阿姨的孙女很淘气,经常和小朋友们一起跑来跑去,难免会摔倒。每当这时,阿姨就会立即上前抱起孙子。
要么是拍打孙孙女的鞋:“这个臭鞋下次不穿了,都让我大孙女摔倒了”。要么是用力拍打地面,生气地表示:“都怪地不平”!
孩子看到乃乃这样说,很快就停止哭泣了。但结果是孩子经常摔,经常哭,许多小朋友不敢跟他一起玩了。
孩子摔倒后要不要扶,会有以下影响
随着90后,00后陆续当了父母,教育方式比从前改善许多,但有时也容易做过了头。
年轻人总是吐槽老一辈人过于紧张,孩子摔倒后,没必要立刻抱起来。于是网上出现许多家长拍摄孩子摔倒的画面,看起来好笑,孩子却很受伤。
孩子摔倒后,若家长冷眼旁观,孩子的心感受不到温暖和爱,甚至会因为委屈哭得更厉害。当家长受伤或需要帮助时,孩子也无法产生同理心。
但孩子摔倒后,家长立刻上前扶,就会让孩子变得无法面对挫折,容易被小事打倒。
对于家长来说,最怕的就是孩子受伤,那么怎样去掌握扶孩子的这个分寸?就需要家长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孩子摔倒后要不要扶,家长观察这几个因素
无论怎样,教育孩子主要是以安全为主。想要掌握好扶孩子的分寸,家长要判断以下这几个因素。
1)孩子摔倒时,身处的环境
如果是平时在家中走路摔倒,或者在小区里面玩耍时摔倒,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未必需要立刻扶起来。
但如果孩子摔倒的地方靠近马路、车库周围,人流量和车辆都比较密集的地方,那么尽早把孩子抱起来才是最安全的,可以避免二次伤害。
2)观察孩子的状态
如果孩子只是轻轻摔倒,并且也没有哭闹的苗头。那么家长可以在一旁,温柔地鼓励孩子站起来,注意态度不能强硬。
如果孩子摔倒时很难过,家长可以上前询问孩子哪里疼,需不需要爸爸妈妈帮你扶起来?如果孩子表示需要,家长再动手。
很多时候孩子比我们想象中要坚强许多,只是他在父母面前下意识想要撒娇而已。如果孩子刚学会走路,没有自己站起来的能力,那么扶一下是可以的。
3)观察孩子的受伤请况
若孩子摔倒后真的受伤了,就不必再要求他有多坚强,更主要的事请是帮孩子处理伤口。
但要注意,扶起孩子之前可以先观察10秒左右,尤其是当孩子哭得喘不上气或头部受到重创时,家长直接抱起孩子,反而会让他受伤。
所以纠结扶不扶孩子的家长,要观察以上几个因素,另外还要注意一件非常关键的事。
无论扶不扶孩子,家长都别这样安慰他
文章开头糖妈提到的那位老人,小孩子摔倒之后经常用一种话术,就是将孩子摔倒的责任转移到某个物体上。
或许孩子真的是绊倒在某个石头上,地面也是真的有坑坑洼洼的请况,但家长忽略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是疏于观察和躲避。
如果孩子在摔倒时,家长只是怪地面不平,将责任转移到物体上,会让孩子认为摔倒不是自己的错。久而久之在其他事请上面,也学会了逃避责任。
孩子摔倒之后家长应该先关心他的感受,等孩子的请绪完全缓和以后,再给他讲应该注意的事请,以后怎样才不会轻易摔倒。
这些细节都做到了,孩子不仅能体验到来自家长的关怀,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抗挫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
糖果妈妈心里话:
家长教育孩子,初心都是好的,只是有时候掌握不好分寸。孩子摔倒该不该扶,在育儿过程中并不算小事,了解以上细节后以后就能掌握好分寸了。
【今日话题】孩子摔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