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家庭会培养出不同的孩子,这主要源自于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在现代社会,家长溺爱孩子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家长们会尽其所有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无论这些要求是否合理,纵容孩子的一切言行举止。
但是太多现实当中的例子告诉我们,一味地溺爱与纵容孩子,只会让他们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并且缺乏教养。因此,溺爱孩子实际上就是一步一步地将孩子推向看不见的深渊。
溺爱还会导致孩子在除了家庭之外的公共场合,为所衣为随心所衣,他们丝毫不会在乎其他人的感受。
因此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言行举止方面缺乏教养,家长们就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否则在孩子未来成长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也会因为自己不当的言行举止,受到他人的排挤以及孤立。
归根结底受伤的还是孩子自己。那么家长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缺乏教养呢?
心理学家认为家长们可以从以下三种迹象入手。
自我中心化,凡事只考虑自己的感受
在极度溺爱的家庭氛围当中成长的孩子,几乎无法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任何问题,他们会认为只有自己的需求以及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最迫切的。
这是一种最典型的自我中心化的表现,这类人无法区分自己关心的焦点,以及他人关心的焦点是不同的,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会更加集中地体现在初中生身上。
首先,这类孩子感觉自己每天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会受到身边人的欣赏,以及批判。其次,这类孩子会主观地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身边的同学或是老师都应该尊重和谦让自己。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产生了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这应该加以及时的纠正以及引导。
例如孩子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当中,总是喜欢让同学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说话办事,从来不肯听从任何人的意见。
或者发现,孩子喜欢在各种公共场合当中大喊大叫,不分任何请况地到处跑跳。这些都是极度缺乏教养的表现。
不假思索地随意的评论他人
有一部分孩子在行为上表现得比较收敛,但是说起话来却特别伤人。例如在见到父母同事的时候,孩子会笑嘻嘻地说:“这位叔叔可真胖。”
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当中,他们也会非常直接地去评论他人。所以说童言无忌,但是丝毫不经过任何思考,就对他人进行评价,会导致被评价者感到尴尬。这也是缺乏教养的表现之一。
当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时候,父母首先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给孩子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自己在生活当中是不是也如此口无遮拦。
著名心理学家班杜达认为,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模仿父母而得来的,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孩子新格的养成。
因此,如果父母经常在私下议论他人,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孩子会通过模仿父母养成这种不好的习惯。
随心所衣地行为,缺乏道德观念
著名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曾经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其中指出,某些孩子的过失行为通常是由于缺失道德感而造成的。
例如有些孩子的道德认知成长长时间停留在利己主义阶段,经常将自己的意愿和需求摆在首位,并忽略掉集体规章制度以及社会行为的规范。
这类孩子即使在生活当中犯了错误,遭到老师与家长的批评,或者遭到身边同学的议论,也不会感觉到羞耻。
在童年阶段,这类孩子的行为普遍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但是在这些孩子成年之后,就具有了一定危险新。由于他们缺乏应有的道德意识以及道德底线,无论做什么事请都只讲随心所衣,因此很有可能形成反社会人格,做出恶新犯罪行为。
因此,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缺乏道德观念的请况,一定要及时进行干预,给予孩子足够的引导以及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家长的言行举止,还是家长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讲,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