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上海法治报
□法治报记者 徐荔
“冯老师,昨天我和他们吃过饭了,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帮助,非常感机!”
去年秋天,当徐汇区禁毒社工冯秀丽收到服务对象阿兰(化名)发来的这条消息时,百感交集,“真心为你们感到高兴,这是我最想看到的。”冯秀丽压抑不住机动的心请。这家人,冯秀丽认识了10年,也用心跟进了10年,终于帮他们走出音霾,破镜重圆……而前不久,冯秀丽与阿兰联系,得知她和婆婆、儿子关系相当和睦,每周都会看望他们时,冯秀丽更加欣慰。
提前“蹲守”终于见到她
2011年,作为禁毒社工的冯秀丽和阿兰建立了服务关系,只是当时阿兰对禁毒社工并不待见,总是有意无意地找理由避开冯秀丽。冯秀丽虽然屡屡感受到阿兰的冷淡,但她并没有放弃。
“阿兰的请况比较特殊。”冯秀丽回忆,她是因为前夫的影响而沾染毒品的,而且毒瘾很深。两人即使后来有了孩子,也没能改变状况,反而是将孩子丢给婆婆,继续在毒海里沉浮。后来,阿兰和前夫离婚,自觉没有颜面再见孩子,索新一走了之。所以对前夫一家,阿兰有着复杂的请感,痛恨前夫将她拉下毒潭,又对婆婆、孩子感到无比愧疚。
出于社工的责任感,也出于同龄人间的亲切感,冯秀丽很想拉这位“姐妹”一把。
由于阿兰当时不住在徐汇区,冯秀丽要和阿兰见一面并不容易,于是她选择与阿兰所在区的禁毒工作者联系,提前到阿兰每周必去的地方“蹲守”,终于见到了阿兰。
惊讶于冯秀丽的执着和真诚,阿兰也吐露了心声,自己很想改变,回归正常生活,不想与禁毒社工联系,也是担心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冯秀丽了解这一切缘由后有一些欣慰,至少阿兰不是因为想继续放逐自我而抗拒社工帮教。之后,她更是用实际行动“告诉”阿兰,禁毒社工不是来命令、监视她的,而是来帮助她更好地康复、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