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收到闺蜜从上海发来的微信,“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告诉你,我离婚了”。屏幕这端的我,第一时间看到却迟迟不敢给她回复,深怕自己的话会让双方都泪流满面,更怕在黑夜里卸掉坚强伪装的她让自己心疼。
当年,为了爱请一腔孤勇来到上海的她,本该灿烂过一生的,为何却像那首歌词写的那般——“还在人海里浮沉”。
闺蜜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对待生活乐观、主动,和内向沉静的我完全不同,当年对她的选择,我无比羡慕,羡慕她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无所畏惧。
就像季羡林说过的话,“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百完美的人生是没有的”。
像我这样平凡普通的人,到底该如何过此生?读了祁十一编著的书《假如我们注定是普通人》竟让人有种被疗愈后的舒畅感。
生而为人,免不了会有彷徨、M茫、恐惧、悲伤......作者祁十一也不例外,她生于四川,求学上海,北京工作,前任媒体记者,对世界无限好奇,喜欢听故事、记录故事,在厌倦了大都市的生活之后,来到大理生活,在这里她遇到了一些人,听到了一些故事,始终对人的不同命运深感奇妙,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在孤独时想起家乡的温暖;一个在职场驰骋的战士想到身后有好友的坚定支持;在忙碌工作的空隙,突然抬头看到窗外的天空那朵白云正温柔地飘过,瞬间身心得到莫名的坦然、安定。
总有一个地方能让你疲倦的心灵得到抚慰,对于祁十一而言,是大理,对于有的人来说可能是西藏,对我而言是大学求学的海边城市,第一次从小地方来到大城市的我,没有一丝的畏惧,甚至觉得莫名的亲切与心安。
总有一些人能让你温暖和踏实,在这本书里,祁十一记录了十二个故事,这些故事,无关躺平,是在认清生活残酷真相后依旧热爱,是另一种勇敢与清醒。
戈娅是一个单亲妈妈,她有一个患退行新自闭症的儿子。在得知这个消息时,戈娅的人生断裂了。她变得无比焦虑,甚至影响了孩子。于是,她带着孩子从生活的城市逃离到了大理。
幸运的是这里是一个新式教育发达的地方,有着各式创新学校,发掘着孩子们自主、自由成长的力量。戈娅和儿子火娃在这里不仅被接纳,而且还获得了新生。戈
娅在这里创办了大理海灵心智障碍者支持中心。戈娅说大理的土壤很好,人们很包容,富有同理心。作为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她遇见过太多生硬的同请,听到过太多越界的建议,却总是在这些朴实的人身上,得到宝贵而有分寸的善意和理解。
也许,不完美本就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学会接纳缺憾,能与自己和解便是人生最重要的修行,凡事放得下,心灵便无挂碍。
最近,新东方的董宇辉火了,可是他却清醒而理智地说“大家喜欢我,是因为看到一个平凡家庭的孩子,通过读书和奋斗,做出了一点成绩。就好像看见平行时空里,受了一点苦,懂得一点道理,内心又很坚定的自己。大家喜欢的是那个自己。”
这个出身农家的孩子具有一棵麦子的初心,颗颗麦粒,已经金黄饱满,却谦卑地弯下身去,等待滋养更多人。不忘自己的出身,才能活得敞敞亮亮。
董宇辉的故事也好,书里所写的十二位普通人各自的际遇也罢,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当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走过足够远的路,是会长出坦然与定力的。
那是一种隐约散发出来的气息,坦坦荡荡,无所畏惧,自由游走。无论在哪座城市,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像小草一样落地生根,顽强生长,可以在任何地方活下来,就像一个拓荒者,开垦出一片土地来。
无论在哪里,心安便有身安。内心的坚定与踏实才是通往灵魂的朝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