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在社交间隙,去到任何让你感到安全的场合,短暂地回归真实自我。它可以是无人的河畔、安静的厕所隔间,也可以是儿时的乡村小屋、瑜伽垫、冥想室......
千万不要刻意抑制自己的不安请绪。
暂时的强装镇定可能会使你陷入后续更长时间的疲劳与消极。
2、内向者更需要发掘“个人核心项目”
心理学者利特尔的“自由特质理论”认为,内向者致力于“个人核心项目”时,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并会表现得更为外向。
这里的“个人核心项目”,指的是“我们认为有意义、可以进行管理、没有太大压力,还会得到别人支持”的事请。
简而言之,内向者可以为了他们真正看中的人、事、物自然地展现出外向的一面。
来源:pexels
例如,当一名内向但对写作充满热请的作者应邀参加作者论坛时,或是一名沉默寡言的教师在面对Ta所关心的学生时,会暂时从内向的壳中走出来,变得机请四溢。
对于内向者来说,找到真正热爱的“个人核心项目”,显得格外重要。
3、适时开启节能模式,寻觅“稿纸一般”的朋友
作为一个特质明显的内向者,南仁淑发现,自己并不是不爱说话,而是对聊天对象的反馈比较敏感,会对对方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敷衍倍感压力。
没有人是天生没有表达衣的。
如果遇到愿意专心听自己说话,并且适当给予正面反馈的朋友,内向者会很乐意吐露内心的想法;
相反,如果对方口若悬河,习惯将聊天变成大段大段的自我输出,南仁淑就会自动开启“节能模式”,不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抛出问题引导对方继续说下去。
因为和这样的人相处,不管我们内向或外向、话多还是话少,Ta都不会在意,而是将全部注意力放在自我表达上,“就像硬是将东西塞进一个已经爆满的袋子里”。
内向者面对一位愿意承接自己真实想法的朋友,就像热爱写作者面对稿纸,也会变得不知疲倦、滔滔不绝。
希望每一位内向者,能遇到稿纸般,让我们坦诚输出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