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我们常说,人各有命,各安天命。所谓天意难违,对有些天命的降临,既然无能为力,便要学会坦然以对,可偏偏有些强者,敢于与天相抗,试图变气易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比如那位“六国毕,四海一”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自秦亡后直到今天,对他的评价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记》);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自《秦王扫六合》),但《过秦论》、《史记》、《战国策》、《新语》、《淮南子》、《盐铁论》、《汉书》等典籍中的对秦始皇均为负面描述,指斥他“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过秦论》)。反正,秦始皇是一个大誉大毁集于一身的封建帝王,刚毅戾深,刑杀为威,很少在史料中见到他真实人新的一面。不过,有一个北大藏汉简《赵正书》与众不同。话说北大图书馆中藏有许多价值连城的孤本、善本,那些传承中华文化文脉的中华古籍或海外回购,或百年传承,或民间捐赠,以后有空,可以说说我在北大国书馆古籍过刊中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翻看的日子。回头来说北大藏汉简《赵正书》,其中对秦始皇形象的刻画非常具体,从不同侧面彰显了秦始皇将死之时的悲痛、疑虑、惆怅、不舍的感请,为我们加深对历史上真实的秦始皇的全面了解,提供了不少新材料与新视角。
比如,秦始皇的“天命观”在传世文献中很少涉及,《赵正书》则可以补充这方面的资料。秦始皇曰:“吾自视天命,年五十岁而死,吾行年十四而立,立卅七岁矣。吾当以今岁死,而不知其月日,故出游天下,衣以变气易命,不可于?……吾霸王之寿足矣,不奈吾子之孤弱。”据此,秦始皇的“天命观”可总结为:知天命但却想易命。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