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主张“知天命”,《论语·为政篇》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或,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衣不逾矩。’”秦始皇临死之前也是五十岁,但他的“知天命”与孔子不同,他想延命抗天,变气易命。这种“知天命但却想易命”的态度,说到底还是对长生的渴望,也即希望打破“天命”的束缚。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中评价秦始皇道:“他的人生观自然是一位非命主义者,他不相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所以他想永远长生,而富贵始终在他自己的手里。”无疑这是《赵正书》中秦始皇的注脚。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但秦王朝又是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朝代。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秦国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国。从立国之日起,秦就处于同敌人战斗的环境中。“秦人耐苦战”是历史造成的,统治者的“酷烈”也是同这种战争的残酷现实相一致的。从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统治手段始终是极为残酷的:“夷三族”、“夷九族”,这在其它诸侯国是极为罕见的,殉人多至上百也仅见于对秦的记载。我去过那个空气中千古散发着淡淡血腥味的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墓内186具殉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这里暂不说秦始皇的千秋功罪,只以“衣以变气易命”来看,秦始皇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在“向天再借五百年”的长生请结驱使下,派出了五百童男童女往东海求取长生不老仙要,可以说率先作出超越常人思维的人类延命的科幻探索。从此,不少历朝历代帝王便把这项事业列入了朝廷的科技攻关计划,一个个前仆后继,壮心不已,求金浇铜铸长生不坏之身,镇守江山社稷直到海枯石烂、地老天荒。——秦始皇是不是很愚昧,妄求长生,做一些痴人说梦的傻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