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作者:MAO雅晴
“医学并没法延续所有的生命,但它给我们带来了希望,这希望又不断推动着医学发展。医学和生命是有限的,因为医学技术发展与水平的有限而有限;医学与生命又是无限的,思考和实践便意味着无限的希望与可能。”
患者是医生的老师,启发我们思考生命的价值
作为口腔颌面外科学肿瘤专业的医学生,为了了解患者术后请况,随访是我们经常要做的事请。
我随访过这样一位患者,让我印象深刻。他患有下颌下腺鳞癌,这是一种极为罕见又高度恶新的肿瘤,全世界文献报道中有明确诊断的仅有11例,其中仅有1例患者在术后2年仍然无复发生存。所以抱着他也可能会是那1/11的想法,我们希望知道我们这位患者的预后。在术后半年、1年、1年半的时间节点,我都会给他打电话进行随访。
其实每次我打电话前都有一些愧疚和犹豫,因为我是为了科学研究才去关心他,甚至说直白些是为了问他是不是还在世。这种不纯粹的关心,让我总会难以按下那串电话号码。
但是电话接通后,患者都很欣喜。他会跟我说很多,告诉我术后他一直进行免疫治疗,但肿瘤还是出现了肺部转移。不过他的声音听起来一直都很健康。他知道医学生做随访是要做研究用,就会非常仔细地告诉我他用的要物名称和剂量、治疗的疗程、Pet-CT的复查结果……
这位患者平静且乐观的态度始终感染着电话这头的我,让我在电话接通前一直忐忑的心逐渐放松下来。虽然他已经80多岁高龄,但他的语言表达仍然很清楚,让我每次的随访都很顺利完成。
于是在第三次随访结束后我抱着好奇的心态去百度了这位患者,才发现原来他也是北大人。他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老教授、资深德语翻译家、教育家。他翻译了如《悲剧的诞生》《变形记》《卡夫卡谈话录》等诸多经典作品,也为我国德语教学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