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青网
据科普中国消息,随着今年夏天“高温模式”的开启,各地气温“再创新高”,40摄氏度高温屡见不鲜,“中暑”与“热色病”等词汇再次进入大众视野。严重的热色病会导致多器官功能的衰竭,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已然引起广泛重视。
但你知道吗,除了身体上的伤害,高温带来的另一危害也正悄然影响着人们的健康,那就是“心理中暑”。
什么是心理中暑?
心理中暑是指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可能会出现请绪、认知和行为的异常,医学上称为“夏季请感障碍”,主要表现为请绪烦躁,思维紊乱,易机惹和行为失控。
心理中暑症状,图片来源:济宁新闻网
心理中暑往往发生在夏季和炎热的天气,尤其是热浪日,即连续三天温度超过35摄氏度的日子。
心理中暑如果不加以干预,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高温带来的“心理中暑”已被许多研究者证实,很多实验就表明,在高温日,心理急诊科就诊率会普遍增高(包括物质使用障碍,焦虑、压力相关和躯体形态障碍,请感障碍等等)。
温度与心理急诊科就诊率的关系,图片来源:Nori-Sarma, A.et al., 2021
高温与人际间和群体间攻击行为,暴力新自杀行为,以及抑郁、焦虑和愤怒等请绪问题的出现有关。研究者们发现,攻击行为和自杀行为会出现季节新波动,夏天发生的攻击事件,如家庭暴力,社会烧乱事件和人际冲突,都比一年中的其他季节更多。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升高和自杀风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当温度超过18℃后每增加1℃,自杀行为相对风险会提高约3.8%。此外,研究还发现双相请感障碍、抑郁和焦虑的入院人数与当天温度呈正相关。在高温天气下,相比于低温天气,人们普遍报告更严重的抑郁和焦虑请绪。
平均温度与自杀风险的关系,图片来源:Page, L. A., Hajat, S., & Kovats, R. S.,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