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晨老师以身为例,创新之前,理论奠基,除上述传统文化著作,他的日常阅读更是涵盖大量的中医名著。借助文化典籍,了解中医缘起及发展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以此深入分析中医专业著作的相关理论起源,得以为创新打下根基。
从传统文化经典到中医经典,以黄老师分享所言:“依托于早期通读各类文化典籍,后研习中医类名著时,收获颇丰”。种下中医求新的种子,主动从典籍中汲取之养分,黄晓晨老师历经30余年的研究与实践,终得传统中医创新之纲。
具备艺术新,但不远离生活,这是中医与其他艺术不同之处。“吾辈学习中医,不应当局限于学习的模式,更应该学会从生活中体悟。比如感冒,感即为动词,冒方为主语、为问题之根本,冒字乃上日下目,所谓天气通于肺,肝开窍于目,故此感冒的源头当归于肝肺两脏。”
黄晓晨老师以感冒为例,指出当下中医学习当以文化熏陶思维,开拓视野,了解中医生活应用场景,借以自然之理,方能实现理论的落地实践。
传播中医,不做小众艺术
真正热爱中医的人,对中医都有着一腔热血,在黄晓晨老师看来,中医的光辉不应被时间所埋没。立于传统,凭借个人研习感悟,自主创新的中医技术,他在家乡开设诊所,为父老乡亲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个人力量终究难改中医现状,从事中医几十年,在验证技术的有效新后,黄晓晨老师诞生了开枝散叶、传播中医的念头。2015年偶然遇见红杏林创始人容长斌先生,二人观念一致,至此成就了自成一脉,适用人群广的红杏林灵枢疗法。依托红杏林构建的中医技术传播平台,开坛授课。
诊所与红杏林课程兼顾,课程设立初期,项目内老师资源为零,关于课程的调整修改,以及课程面授内容等专业相关的事务需要黄老师主持,不得已他经常往返于山东、长沙两地,这个过程并不轻松,而黄晓晨老师从无怨言,直至课程走上正轨,压力方有所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