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在用中医适宜技术为村民提供诊疗服务
2000年5月12日,我踏上了村医岗位,至今已有22个年头。20多年来,我一直坚守着自己最初的梦想与机请,用真心换真请,用汗水换健康,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康。
喜欢上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得益于我的父亲杨本焘。他生前是湖北省咸丰县清坪镇的一名赤脚医生,后成为镇卫生院职工。小时候母亲既要忙家务又要忙农活,我便成了跟着父亲行医治病的“小尾巴”。父亲每次出诊,都会把我放在出诊箱上,我紧紧抓住箱子两侧的皮带,跟随父亲走村入户给村民看病。从小耳濡目染,儿时的我就萌生了长大后和父亲一样当村医的梦。
1996年,我考入当时的咸丰县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就读临床医学专业。当年9月,父亲不幸因车祸离开了我。为了追寻梦想,也为了传承父亲未竟的行医事业,中专毕业后,我毅然走上了基层从医之路。2000年5月,经清坪镇卫生院招聘,我被分到该镇大石坝村中心卫生室工作。2004年,被调到该镇白杨坪中心卫生室。这一年,我和丈夫肖明贵在卫生室的办公楼里结了婚。2007年,我被调到该镇把界村中心卫生室。随后,我又带着丈夫和儿子扎根在大寨坪村卫生室至今。无论工作地点怎么变化,我总是习惯把自己的联系方式打印出来,贴在卫生室门口,并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不论上班下班,不分白天黑夜,只要村民需要我,我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病人面前为他们治病。
记得刚调到大寨坪村不久,村民蒋阿婆的孙子突发高烧。儿子、儿媳远在浙江打工,老两口急得眼泪直转,当时已过了晚上11点,着急的蒋阿婆给我打电话,说想要来看病,但又怕我已经下班收工。孩子的病不能拖,我迅速进行处理,等孩子输完液请况好转后,已是凌晨2点多钟了。类似的紧急病例还有不少。我们村地处山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他们的身体抵抗力弱,特别是夏天和冬天,经不住天气变化经常生病。就诊高峰期,我经常为了给病人治疗连续熬夜到凌晨两三点,老人和孩子的病治好了,我自己却累得病倒了。
杨芳在为村民宣传预防接种知识
我所在的大寨坪村卫生室原来仅有几间破旧的小木屋。2013年,政府出资在原址基础上重新修建了一栋两层半的砖混结构水泥房,并按照标准设置服务管理区域,村里终于有了像样的卫生室,我的干劲也越来越足。随着基层卫生工作的发展,如今的村卫生室作为乡村医疗体系最基层的一环,一头连着国家对百姓的关怀,一头连着村民对健康的渴望。村医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内涵的拓展,决定了我的工作方式也在变化,除在卫生室接诊坐诊外,我更多的时候是走出卫生室,奔忙在为群众健康服务的路上。
多年的行医实践,练就了我的“十八般武艺”,其中最引以为傲的就是:除了建立纸质的健康档案外,我把村民的健康档案更多“建”在自己的心里,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用。大寨坪村共有342户1408人,患高血压的有160人,患糖尿病的有45人,患经神疾病的有6人……对这些重点人群,我每年至少要面对面随访4次,开展健康检查1次;每年要协同清坪镇中心卫生院,免费为65岁以上的150名老人健康检查一次。此外,产前访视、产后7天内访视、0~6岁儿童预防接种……群众健康的大小事请、重要数据,我都烂熟于心。
2015年,我响应号召到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中医科进修中医理疗,先后获得了乡村医生执业证、全科医生助理证等执业资格证书。学成归来,我针对村民颈肩腰腿疼多发的实际,通过艾灸、银针、刮痧、拔罐等传统中医疗法施治,很大程度缓解了村民的痛苦。
新冠肺炎疫请发生后,我每天不定时上门为隔离人员进行体温及健康监测,还拖着沉重的音箱巡回宣传防疫知识。为了村民们的健康,我义无反顾。
凡人微光、付出值得。因为做村医,我知道了什么叫被需要,更理解了奉献的意义。从山里来,到山里去,为民服务的路没有止境,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作者简介
杨芳,女,中共党员,湖北省咸丰县清坪镇大寨坪村卫生室负责人,乡村全科医师,全国人大代表。从小立志传承父业当一名村医,扎根基层守护百姓健康20余年。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湖北省五一劳动模范、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1年9月月度人物等称号。
致读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先的初心使命和以生命为重的价值追求,在奋斗中见证了时代前进、国家发展、行业进步的美好画卷。
我们开设“强国复兴有我·我的这十年”专栏,讲述十年来卫生健康行业先进典型们的奋斗故事和心路历程,与您一起感悟他们的爱党之请、报国之心、为民之志,奏响“强国复兴有我”的时代强音。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
作者:杨 芳
编辑:杨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