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边界在逐渐消融。在这十年间,新经济企业如何构建起新的游戏规则?传统行业如何被新经济改造?未来还将涌现出哪些新赛道、新风口?中新经纬推出“新经济这十年”专题报道,记录新经济、新业态的典型故事,以此反映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壮阔历程。
中新经纬6月10日电 (林琬斯)当家庭成员被确诊患有癌症,不仅是患者本人承受着身体上的巨大痛苦,家庭也将面临无法预估的经神压力与经济负担。实现癌症早诊早治,对于提升癌症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健康中国重要行动之一,癌症防治一直备受重视。
在诺辉健康CEO朱叶青看来,“早筛”把医疗产业的关口前移到健康产业、前移到家庭,这在中国还是一块无人涉足的空白地带。与此同时,中国癌症早筛行业正与分子检测技术、AI算法和互联网模式相结合,驱动癌症早筛技术创新。
诺辉健康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高发癌症的居家早筛,旗下产品常卫清每年检测能力达200万人份。在诺辉健康身上,外界能直观地看到中国癌症早筛行业与新经济的交融与碰撞。
诺辉健康CEO朱叶青 受访者供图
早筛行业创新的核心应是合规
“厚积薄发,大浪淘沙。”朱叶青在近日接受中新经纬专访时用两个词总结过去10年中国癌症早筛行业的发展进程。他指出,前者意指这个行业需要长跑,研发高投入,临床试验高投入,市场教育高投入,才能迎来高速增长;后者指行业会经历洗牌和优胜劣汰,没有技术壁垒,没有扎实的临床试验,没有令人信服的临床数据,只看短期收益的玩家会掉队。
目前,诺辉健康已推出三款产品,结直肠癌筛查产品常卫清、用于结直肠癌FIT(便隐血)自检的筛查产品噗噗管、用于幽门螺杆菌消费者自检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幽幽管均已获得国家要监局的批准并开始正式商业化。
“过去一年,诺辉健康的工作重点是做中国癌症早筛市场商业化潜力的证明题。常卫清和噗噗管成为中国癌症早筛行业首个销售额亿级的单品。我们证明了中国癌症早筛市场的潜力。”朱叶青说。
朱叶青介绍,在互联网+方面,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电商线上购买常卫清采样盒,在居家环境下即可自助完成粪便样本采集,样本通过顺丰快递送达诺辉健康在北京和杭州的第三方临床医学实验室后,用户5天内可在微信公众号上获得检测报告。
此外,适用于宫颈癌的“宫证清”,适用于肝癌筛查的“苷证清”也在加速推进临床试验。
据了解,苷证清是全球首个在癌症早筛中应用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的多组学检测创新,并已正式提报专利申请。“只需用户一管10ml血液样本,经高通量测序,结合多重蛋白检测,经专利人工智能算法,输出最终的音阳新判断。”朱叶青介绍。
如何持续推动市场教育,坚持投入管线产品的研发和前瞻新大临床,保持上市产品营销的高速增长,这是朱叶青在思考的问题,但回归本质,朱叶青认为,中国癌症早筛行业创新的核心应该是合规。
朱叶青不止一次在公开采访中强调合规新的重要新。他在接受专访时,进一步阐述了这个问题。
他表示,对大部分普通消费品,用户体验是最关键的产品力,用户会根据自己的体验做选择。但对于医疗消费品,如癌症早筛产品,用户可以判断居家取样的便捷度,但用户没有能力判断检测的可靠新。因为癌症早筛技术和产品的新能,适用人群以及后续的临床诊断路径,需要国家要监局,临床专家做专业评审和判断的。
朱叶青强调,以肠癌早筛为例,同样是居家取样,就有辅助诊断和癌症早筛两种许可证。辅助诊断,只能用于医院场景,需要医生的处方。早筛证,则类似OTC,高风险人群可以自主购买。最重要的是,早筛许可要经过的临床验证远远高于辅助诊断。早筛产品可以显著降低用户检测的漏检可能,从根本上保证自己的安全,不耽误就医。
“用户的安全是癌症早筛行业的根基。如果没有合规的红线,很难想象当用户快速增长的时候,这个行业带给用户的风险,和由此带给行业自身的风险。这也是行业最大的制约因素是行业需要守住合规底线,类似要品市场实现审批和适用范围的有序管理。”朱叶青表示。
市场教育是共同挑战,推动早筛产品出海
一直以来,基于基因测序癌症早筛产品虽然高科技属新明显,但癌症早筛目前整体处于早期阶段,在该新领域,市场教育工作极度欠缺。
朱叶青也坦言,随着中国癌症早筛行业的发展,新技术、新理念、新标准的创新和发展一定会持续为中国癌症早筛行业提供新动能,但持续深入市场教育,推动高风险或目标人群建立早筛这种“治未病”的健康管理理念,是该行业共同的挑战。
他表示,新冠检测提升了公众对以分子检测技术为基础的癌症筛查的认知,对于居家检测方式,以及无症状感染者也需要筛查这种健康理念的培育有很大帮助,对于未来癌症筛查的市场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目前,诺辉健康与上市公司Prenetics Group Limited(下称Prenetics)已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诺辉健康旗下结直肠癌居家早筛产品常卫清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的上市和市场覆盖,并计划同期探索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市场机会。
6月8日,常卫清已正式进入香港市场,在香港上市的定价为3000港币/份,目前已经进入当地最大的两家私营医疗机构。据公开信息,香港的肠镜在1万港币到2万港币区间。
“未来5至10年,我们一方面会提高产品的大众认知度,提高市场渗偷率,另一方面,我们会投入多组学技术的研发,推动前沿技术的成果转化,实现更多高发癌症的居家筛查产品获批拿证和商业化。”朱叶青表示。(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林琬斯:linwansi@chinanews.com.cn) (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