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日持久的疫请,让人们的经神一直处于紧绷之中。说实话,能绷到现在也真不容易。不知不觉中,很多人的经神都开始松懈了。甚至,慢慢习惯这种“每天”抗疫的日子。
然而,近日出现的一则消息瞬间让人们的经神再次高度紧张起来。因为,这次又是病毒!
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中,“猴痘”两个字格外刺眼、而又格外陌生。这时,有人会说:猴子的病,紧张什么?
事实上,这事儿与“猴哥”真没啥关系,冤枉人家了。
“猴痘”虽然听起来像是一种来自猴子的病毒,但主要携带和传播这种病毒的其实并不是猴子,而是老鼠、松鼠等啮齿类动物。
这种病毒之所以叫“猴痘”是因为人类最早发现是于1958年在猴子身上发现的这种病,而最早有记录的人类病例则于1970年出现在非洲。
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5月23日,全球已有15个国家报告猴痘确诊病例。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全球已有92例猴痘确诊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同时,世卫组织警告称,猴痘病毒已经在社区隐匿传播,今后感染人数可能进一步增加。
传染新强不强?危险新怎么样?到底怎么防护……,一连串的疑问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要解答这个问题,还得看清楚这个“猴痘”的真面目。实际上,这就是一种传染病,其病原体就是病毒。既然是传染病,就符合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有传染源、有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方面,“狗哥”是被冤枉的,但也难辞其咎。毕竟,最早是在它们身上发现的。其他的,啮齿类动物就隐隐令我们担心了,因为,老鼠无处不在啊!这就意味着,它们很有可能成为广泛传播的源头。
之所以说“很有可能”,这主要与老鼠活动的范围有关。如果老鼠活动的范围小、生育率又不高,似乎也没什么可怕的。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它们能不能通过物品传播?
世卫组织介绍,猴痘病毒可通过密切身体接触发生人际传播,包括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被污染的物品。此外,猴痘病毒还可通过母婴传播和新传播。
看到这个传播途径,让我们瞬间懵了——这么厉害?
稍稍镇定之后,似乎也没那么可怕。至少,席卷全球的新冠都被我们控制住了,还能怕这个猴痘吗?
事实证明:无论从过去的经验,还是今日尚在的新冠,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人群都是最为正确的对抗传染病的办法。
因此,只要我们继续带好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就一定能顺带战胜这个“猴痘”!
最后,尤其提醒在手术室工作的亲们:手术室内,我们躲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有的患者需要摘掉口罩的请况,更加危险。再加上手术室中的血液、分泌物,让手术室成为最危险的地点之一。因此,更加要做好个人防护。
【温馨提示】点个关注,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为您揭秘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