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冲,从小伙伴搀扶着上板、下板,在胆颤心惊中被拉着往前滑行,时不时来个重心后移吓唬一下辅助的小伙伴。到今天,已经练习了10个个半小时。
刚开始,大致15分钟辅助滑行,买到板后15分钟静态上板、下板,在家短距离滑行,然后用脚踝前后原地运动。在家摔了三次。主要是脚踝前后原地压板的时候,板脚分离,压过分了,失去重心摔。
一旦到户外平地上滑行,脚板一体的感觉就出来了,板脚不分离,挤压就不会过分,也不会失去重心。因为在滑行中,身体可以倾斜,通过脚,对板构成压力,板倾斜后有一个向心力,支撑人稳定站姿,哪怕是倾斜的站姿。
刚开始上板后,身体没有形成一致的发力刚新,软绵绵的,可以拧过来,拧过去,但力量就是不传导到脚,然后传导到板上。喷泉广场是倾斜的。所以,我在下坡的时候练习身体倾斜做S滑行,这个时候不需要动力。上坡的那部分,就做下板练习,然后单腿蹬、单腿滑行,练习单腿重心的稳定新。一个小时下来,就有了点脚踝发力驱动,曲关节踩缝纫机前后发力驱动的感觉。尤其是在上坡停下来的时候,用脚踝发力,踩缝纫机,可以继续前行到坡顶。但太累了。脚踝从来没有这么发过力吧。当然,加入小腿的力量,脚踝的压力会轻很多。
这是第一个小时。
第二个小时,居然踩缝纫机就冲上了坡道。但一圈下来,身体就到了极限。S形的滑行,越来越感觉到了单板滑雪的经髓。
第三个小时,踩缝纫机,加上了腰胯发出的力量。脚和板已经一体化了,腰胯发力,让脚踝彻底得到解放,关节的压力也减轻了。但是,后脚的脚踝,还是比较酸爽。
第四个小时,有点感觉到了身体折叠发力的感觉。但很快消失了。下坡S形刻滑,carving,越来越稳定。上坡的pump开始感觉不同姿势,不同组合发力的方法。力量大的时候,感觉到了Z字的pumping。有点到了海上冲浪往在浪坡往上泵进的感觉。
第五个小时、第六个小时、第七个小时、第八个小时,不断练习。每天或者半小时,或者一个小时,有时候一个半小时。期间在自行车道上,小区的车行道上滑行了一会儿。柏油马路的粗糙感,还是不如广场的地砖好。小区车行道的障碍,需要ollie,也就是小幅豚跳,才能顺利过去。开始小幅练习豚跳,而且用豚跳滑进,并改变方向。
第九个小时的时候,脚踝发力,踩缝纫机,高姿态S下滑,用腰胯力量泵进上坡,已经相当熟练了。可以连续十分钟连续滑行没有累的感觉。但是,穿的是凉鞋,脚底已经感觉踩在水上了。看来还是需要换专门的陆冲鞋。下一次滑行,要换鞋了。
第十个小时之前,一直是逆时针绕喷泉滑进。第十个小时,开始尝试顺时针绕喷泉滑进。利用身体后倾滑进更多一些。身体折叠发力,平地滑行已经可以加速,但一旦到上坡,还是会越来越慢,需要加入腰胯和腿部猛发力,才能顺利到坡顶。幸亏下坡时可以不发力也能下滑,正好休息一下,然后再上坡,可以连续二十分钟滑行。一直在板上滑行二十分钟,下来的时候感觉腰以下充分充血,有点像鲁铁后那种肌肉肿胀的感觉。下板,休息几十秒,缓解后,再上板,又可以满血复活滑行了。
第十个小时的时候,穿上了所有的护具,除了头盔。感觉很热,带护具的地方都是汗。陆冲是极限运动,一摔可能躺三个月。我有点懒,但建议大家还是随时带上护具。因为摔,可能随时会到来,也不一定都是安全摔。尤其是到复杂地形,自己比较陌生的时候,还有要开始练习新动作,尤其是ollie,slide,snap,shoveit等高阶动作的时候,尤其是需要戴护具。
到此为止,陆冲的入门阶段,基本结束了。开始从初级到中级提升的阶段。这个阶段,应该时间比较长,也许是剩下的九十个小时,都要花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目的就是,把初级阶段的技术,从六十分,提升到九十分的表现。重点还是S刻滑carving,Z字泵进pumping,尤其是把腰腹折叠发力,提升到九十分的水平。当然,单脚蹬滑的稳定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还有,核心力量的练习,提升,身体素质的提升,滑行姿态的调整和改善,也是中级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
陆冲,还有各种耍酷的动作,以后慢慢来吧。ollie,豚跳啊,开始玩了。其他snap,slide,180,360,都小幅度试一下,知道怎么回事就好。去碗池啊,滑板专业设备玩啊,等下辈子估计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