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另外我觉得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因为有人说到底脚冷还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感受,所以我们有一个客观的比较法,这也是我的老师倪海厦先生教我的。
他说:「我们要看一个人是不是身体寒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医者一手莫着患者的手心,一手莫着患者的额头。如果额头比较热,而手心比较冷,这个人就是寒。你越治头越热,手越冷,方向错误,赶快要好好的抚阳。如果你治的过程里面头越来越凉,手越来越热,脚也越来越热,那这样整个治疗的方向就对了。」
所以说在扶阳的过程里面,这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如果不能够把这一点弄清楚,就会有很大的问题。
我们前面一直在讲,在治病的过程,要随时注意阳气的固护,现在教的这个方法是一个非常容易做到的指标。可是有些人他自己来感受,自己的左手莫着右手,然后再去莫头,这个不对,一定是要客观的第三者,也就是另外一个人,像刚说的医者来莫患者,而不是自己莫你自己莫。
因为有时候感觉是很细微,可是如果是有另外一个人,同时一手莫着头,一手莫着手的话,静下心来一感觉就知道它寒热的差别。当然如果说两个差不多,那也算还好;如果说头比较凉,手比较热,那就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头比较热,手比较冷,那就不好,这样就很简单地分辨开来。
所以轻重急缓,大家要看清楚。如果今天一个人到了诊所,他有一些病痛,可是头是凉的,手是热的,表示他阳气比较足,这样一般的要去治都可以治得很好,也就容易治,对不对?窦材先生的想法是认为热病好治,寒病难治,毒热易治疗,音寒难消,就是这样子。
在这一篇〈要知缓急〉还谈到了承气汤治病的时机,里面讲到当年京师名医一个叫吕实的先生,治病都用平要去治,等到他要治重症的时候没有办法。「余亲见彼治一伤寒第五日,昏睡谵语,六脉洪大,以为胃中有热,以承气下之,四更即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