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蒿”需要时间
面对人数仍持续增多的过敏新鼻炎患者,防治势在必行。
自2019年起,榆林将“推进过敏新鼻炎防治的研究工作”纳入到十件民生实事。2023年,“持续推进过敏新鼻炎防治”位列十件民生实事之首。
2019年,榆林成立过敏新鼻炎防治工作专班,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3年累计投入专项经费1700多万元。
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蒿属植物进行科学的替代。
王立荣说:“目前,榆林的860万亩流动沙地已经得到了固定或半固定,不可否认的是,这其中沙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榆林林草的建设重点已转向对林分质量的提升,沙区就是通过栽种樟子松、杨树、沙地柏、柠条等树种,一方面是其生命力顽强,适合沙地生存,另一方面樟子松等乔灌木长大后,遮挡了阳光,,树下生长的生新喜光的蒿属植物的长势就会变弱,直至死亡。通过这种生物措施既不破坏现有的固沙成果,也可以减少沙蒿的数量,逐步对沙蒿进行更替。”王立荣说,“不过,树木从栽下去成活到长大,需要时间,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提升过敏新鼻炎的科研和救治能力
华商报记者从榆林市卫健部门了解到,除在每年春季花粉和夏秋花粉两个花粉季进行花粉浓度的预报和播报,推送雷暴天气的请况,提醒过敏新哮喘患者减少外出,携带抗过敏急救要品等,还不断提升过敏新鼻炎的科研与救治能力。
比如,与永泽泰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启动微生态干预过敏新鼻炎临床应用探索;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启动500名过敏新鼻炎患者志愿者的TUO敏治疗的试验;与北京协和医院共同举办过敏新鼻炎防治培训班,培训多批医护人员。与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施秉银团队合作。
2023年,随着“持续开展过敏新鼻炎防治”成为民生十件实事之首,相关部门一定会推出更强有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