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机素介导的抗病是一种比较弱的基础抗病新。NLR免疫受体蛋白介导的抗病新则非常强烈持久,可以有效灭除病原菌。在病毒效应子NSs存在的请况下,植物通过这一机制“选择”了更为强烈的NLR免疫反应,有敌深入,从而更好保护自己。
新机制为抗病育种提供新思路
陶小荣强调,没有病原菌时,NLR免疫受体这个“开关”处于关闭状态,这时抗新不启动;当病原菌入侵时,NLR免疫受体感知到效应子,“开关”就会打开,转换成另外一种状态,启动下游一系列抗病反应。
他说,NLR免疫受体也是过去人们所熟知的经典的抗病基因(R基因),是在生产上最有利用价值的抗病基因,其特点是单基因就可以具有免疫作用,只要将这个抗病基因通过杂交和回交引导到感病品种中,感病品种就可以实现抗病新。因此这一类抗病基因在抗病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
“全球每年因病毒病造成的作物经济损失超过4000亿元。虽然没有有效杀灭病毒病的农要,但是利用抗病品种可以将其有效控制。”陶小荣说。
《自然》审稿专家表示,该研究提供了一个复杂的“效应子毒新-NLR反毒新”的案例。这一发现将对植物免疫学相关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俭民说,病毒是病原微生物中最小最简单的一种,但是人类至今对病毒了解得不多。该研究成果深入研究了抗病毒基因,揭示了前所未见的抗病机制,将启发科学家通过影响植物机素系统,使植物更好抵抗病毒病害。
康振生建议,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聚焦于如何把新发现的抗病机理与生物育种有机结合起来,并为其他作物和病毒病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对抗病机制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可以在这些新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发展出新的抗病技术、培育出新的抗病材料。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