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作AED时也要多注意,在《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明确指出: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时间,中断时间限制在10秒以内。南平市红十字会综合科科长王建东解释说:“取得AED设备需要时间,这时应该首先考虑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用AED电击除颤不是持续新的,在抢救过程中同样需要利用心肺复苏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直到心跳恢复正常。两者配合进行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遇到需要使用AED的请况,在获取AED后,首先使用AED。如果将心脏比作一台系统混乱或死机的电脑,AED就如同一个“重启键”。在按下电击键后还应当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AED分析出患者的心率恢复正常。
使用AED:提升应急救护能力很重要
根据我市“十四五”期间公共场所配置AED计划,将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全市240台的AED配置任务,计划培训救护员2.4万名,两项计划投入1104万元。
那么,在公共场所配置AED,学习急救知识是否有必要呢?南平市政协委员、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志愿服务队队长冯建民在去年的政协提案中指出,掌握徒手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除颤技能,是对患者基础生命支持最简单、最有效的抢救办法。患者出现心梗之后的4至6分钟是抢救心梗患者的“黄金时间”,给予正确及时的救护,再转送医疗机构救治,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由于大多数民众缺乏急救知识和技能,在一些突发事故现场常常不知所措。有时等到专业医护人员抵达现场,患者可能会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冯建民认为,一些市民不是不愿意帮忙,冷眼旁观,而是不知如何帮忙,担心“好心”帮了“倒忙”。因此,他建议先从校园内强化急救教育,对师生普及急救知识,教授相关技能,并配备急救设备与物品,提高师生的应急救护能力。
采访中,王建东分享了一个案例。今年十月中旬,建瓯市在体育中心投放了一台AED。10月26日,一名男子在体育中心足球场散步时突然倒地,呼吸心跳骤停,多名群众接力施救。据监控视频显示,这名男子倒地后无法动弹。周围群众立即拨打电话报警。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市民张静上前查看,发现男子没有了意识呼吸,立即实施了心肺复苏术。另一位市民倪樟莲取来体育中心的AED,进行接力施救。大家为男子连上了除颤仪,结合心肺复苏,男子恢复了生命体征,逐渐苏醒。随后120急救车赶到,将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王建东告诉记者,我市今年培训持救护员证的人员共有13273人,学习内容不仅有心肺复苏术、AED的使用、创伤止血包扎,还有海氏手法等急救措施。“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王建东表示,急救是一项生活中必备的技能,许多意外突然来临,抢救时间尤为宝贵,掌握一些急救方法,生命就多了一份保障。 作者:□本报记者 黄靓 吴建辉 张俣辰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