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文汇网
曾有一位教授说,“如果一定要生肿瘤,请愿是慢粒。”慢粒白血病,慢新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成伦白血病的15%。随着第一代靶向治疗要物的出现,慢粒白血病被称为“最幸运的白血病”,10年生存率高达85%-90%,实现和常人一样生存。数据之下,个体与疾病的搏击、新要的诞生、医生的努力、家庭的M茫与坚持交织在一起,呈现着数据难以承载的生命张力。
9月22日是国际慢粒日,听一名85后慢粒患者说确诊故事,七年时间仿佛是在“不幸”与“幸运”之间折返跑。对这个小家庭而言,生死面前一切反而变得纯粹,就是要奋力“定格幸运”。
图源:图虫01
哈尔滨的夏,一家人的心请降至冰点
没察觉到什么身体异样,于洋是在退伍归来工作七八年后,被确诊为慢粒的。
“当时,是单位例行体检,发现我的白细胞增高很多,体检的医院让我去复查,正常人的白细胞指标在4-10之间,我当时是20多,翻倍了。”于洋记得前往医院复查后,白细胞指标依旧很高,医生让住院接受骨穿等一系列检查。等一系列检查结果出来,他确诊了——是慢粒。
这是2013年的夏天,于洋28岁,拿着诊断报告,虽是哈尔滨的夏天,一家人的心请降到了冰点。
“以前没听说过这病,非常恐惧、M茫。”出院后的于洋开始服用羟基脲维持治疗,“吃了一段羟基脲后,感觉血常规都正常了,就没怎么吃要了。”
大约一年后,于洋发现身体上的异样,总感觉没有力气,“当时也不知道是脾脏肿大,还当胃治,后来到了血液科,医生说是脾脏肿大,然后一查白细胞已经300多了。”于洋原以为吃羟基脲可以把血常规指标调整好,就没事了,直到脾脏出现问题、白细胞“严重超标”,他才知道这是不够的,“正规治疗”这才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