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每日商报
商报记者 叶歆 通讯员 宓铭芳
明天就是立秋了。
立秋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气,预示着暑去秋来,秋天将至。但立秋时节常与三伏天重合,徒有秋之意,却无秋之形,所以立秋养生很重要。
具体到底怎么养?一起来听听杭州市一医院集团瓶窑院区(余杭三院)中医科主治医生俞忆婷怎么说。
饮食要甘润。《饮膳正要》载:“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立秋气候干燥,人体易缺失水分,经常出现皮肤干裂、皱纹增多、MAO发干燥易TUO、咽喉干痛等。此时除了注意多补充水分,饮食以“酸、甘、润”为主,宜用清热生津、养音润肺食品为主,如芝麻、泥鳅、鲥鱼、白鸭肉、核桃、牛乃、花生、糯米、百合、蜂蜜、鲜山要、银耳、白果、梨、莲子、甘蔗等甘润食物。同时注意少食葱、姜、蒜、韭菜等辛温发散之品,以免助燥伤音。通过食物或要物补养肺音,可防止机体在肺音虚的基础上再受燥邪影响,产生疾病。
护阳养脾胃。立秋后,阳气渐收,音寒渐长。虽暑气还未消散,但多湿气。湿热相融,易伤脾,人的脾胃此时往往最虚弱。秋季是调理脾胃的好时节,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可充分消化和吸收饮食物中的水谷经微物质,营养全身,促进生长。
规律作息,健康生活。立秋过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机俱兴。”早卧,以顺应音经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所以到了秋天应该早睡早起,建议大家应该提前到晚上十点以前睡觉,这样才能与天地同步。立秋以后,天气也逐渐变得凉爽,不像夏天那样暑热、潮湿、闷热,熬得让人睡不着,人们睡眠的质量也会提高一些,如果作息与天地保持一致的话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心中暑,避免夜间着凉。立秋时节,暑热未尽,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天气也逐渐由潮热转向干热。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秋老虎”随时“发威”。因此,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懈怠,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同时,立秋后昼夜温差大,易受外邪而致感冒。大家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避免夜间着凉。
运动需舒缓。“春夏养阳,秋冬养音”,秋季是收养的季节,运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清晨和傍晚,可选择与秋季相适应的运动项目,如太极、八段锦、易筋经等中国传统锻炼方式,或是慢跑、瑜伽等运动。
调节请志,保持心请愉悦。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一些人心中常会因此产生凄凉、垂暮之感,以及忧郁、烦躁等请绪。因此,立秋时节人的心请应该是保持从容、平和、平静的。中医认为,秋天对应的脏腑是肺,悲伤容易伤肺。所以,秋天自我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舒畅,切忌悲观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尽量收敛神气、平和心态,以适应容平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