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5日讯(记者黎清 王春岚 邹婵娟)检查肺部健康状况时,利用常规检查方法显示的肺部影像比较模糊,换用新技术能理想地“点亮”肺部。8月5日,2022年世界大健康院士论坛在武汉以全程线上形式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经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叶朝辉介绍了这一国际最新突破。
叶朝辉院士。
叶朝辉院士介绍,中国肺病发病率很高,有9990万慢新阻塞新肺疾病患者,占全世界发病人口70%,2020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已占全球肺癌的37%。因此,临床对肺部疾病的检查,需求量较大,“临床的需求在哪,生物医学影像的研究方向就在哪”。
叶朝辉院士介绍,常规的肺部影像学检测手段包括X光胸偷、CT和PET等技术,显示效果比较模糊;磁共振成像技术也只能显示模糊的“黑洞”。
“临床磁共振成像信号主要来源于人体中水质子的信号,但肺部是空腔组织,水含量很少。能否换个思路,通过气体来实现成像?”叶朝辉院士介绍,团队按新思路研发出医用氙气体发生器,可将磁共振信号增强70000倍,通过肺部快速成像技术令影像显示更清晰。
现在,患者接受检查时,只需吸入特制的氙气体,屏气3—5秒钟,磁共振影像结果就能清晰显示肺部从吸气到充盈,逐渐变亮的全过程,可帮助判断肺部结构的健康状况。
叶朝辉院士介绍,该技术目前属于国际领先,并已获得全球首家进入临床的医疗器械的注册,“正是临床有需求,才推进了‘点亮’肺部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