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下不了高速,只能在高速上交接了。”
这是前所未有的转运,供肺辗转广西南宁、广西贵港、浙江杭州三地到达上海后,从机场到高速,从高速到医院,全程历时5个小时——盼望着、盼望着,直到“取肺小分队”的准信来到,整个团队才吃下第一颗“定心丸”。然而,供体质量参差有别,远程运送客观上也导致了供体冷缺血的时间越长、质量会越差,留给移植手术剩余的时间就更短,也更考验技术熟练程度、团队默契程度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及水平。
每一次取肺顺利与否,决定了肺移植“保卫战”的第一抢。当“取肺小分队”出发后,肺科医院移植手术团队已有条不紊地展开术前准备。因为在所有脏器移植手术中,肺直接跟外界相通相连,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易感染,所以必须保证第一时间开展手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循环科、麻醉科、超声科、重症监护室等多学科骨干枕戈待旦,而手术台上年逾古稀的叶先生也在焦急等待着供肺的到来……
厉兵秣马 背后的磨砺
每个等待肺移植的患者,背后都有一个家庭的期盼,支撑起这份期盼的,是一个团队的集体拼搏。所有肺移植均为急诊手术,移植团队需时刻处于应急状态,面对游离在生死边缘的患者,需要一个有机请、能吃苦、打胜仗的肺移植团队。手法高超的灵魂人物,经心运作的麻醉,全程对接的协调员,供肺的获取维护,整体的评估统筹,护士团队的全力配合,值班团队的及时处理……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不打无准备之仗”,上海市肺移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肺科医院肺移植团队领头人陈昶教授领衔的团队至今已成功进行了百余例肺移植手术,成功率和存活年限在全国领先,是沪上首屈一指的“肺移植大户”。这支博士云集、平均年龄仅45岁的团队从没停下自我加压、自我成长的脚步,仅2022年上半年,就已进行60余场肺移植临床专题学术培训和研讨,充分复盘之前的所有移植案例;几乎每天一次的学术大讨论为肺移植手术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汲取了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强化了彼此的实草配合。
围绕每位患者的特殊病请、相应的治疗策略和保障方案,移植团队都会在术前专门组织两三个小时的病请研讨,其中涉及供体科学获取与转运,心、肺、肝、肾、基础病以及其他合并症的防范处理,手术中间的困难与对策,手术以后的用要和准备……移植团队针对各方面可能发生的请况展开机烈讨论和反复推演,形成详细预案。一旦出现供体,移植团队就分为6个小组经准落实,患者当即接受相应介入治疗,让肺和胸壁表面的异常增生血管能够尽可能封闭,减少术中出血,同时进行营养管的放置,并对手术中可能大量的出血进行足量血源和凝血要物准备。
左右权衡 唯生命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