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上观新闻
5月6日,立夏之后,一股冷空气携大风降温席卷北方,多地气温跳水。由于连续受到冷空气影响,不少地方气温一降再降,多地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冷的5月上旬。
据新华社报道,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表示,今年立夏前后一段时间的大气环流在整个亚洲地区的表现确实较为异常,对我们国家来说,表现为冷空气异常活跃且偏强。“多轮冷空气冲击下,在这个季节,大尺度的大陆干冷气团南侵边界能够到达南海中北部、往西能够西伸到云南西部这样的位置是比较罕见的。”张涛说,在立夏背景下,北方及南方部分地区气温偏冷,尤其和常年同期温暖甚至开始炎热的请况相比,今年这种凉意的确比较反常。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4日开始华南地区降雨将明显减弱,但未来几天南方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预计13-17日,南方地区大部、西北地区中西部以及新疆西部等地将有4℃-6℃降温,其中江南南部、华南东部、四川盆地东部、西北地区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可达8℃以上。
专家表示,南方气温持续偏低,虽不像冬春季节剧烈降温体感明显,但仍有凉意,公众需注意增添衣物。
养生记好“三护三忌三养”
面对最近偏冷的天气,立夏后养生建议:
三护——肚子、脖子、脚踝
最近气温波动,不要着急收长袖衣服,早晚注意增补衣服。
1. 护好肚子
腹部保暖是保护胃、脾、肠,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
2. 护好脖子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舒友廉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中医理论认为肺为娇脏,清虚娇嫩,很容易受到外邪侵袭,后颈部暴露太多,寒冷的刺机很容易伤肺造成外感咳嗽等不适。
3. 护好脚踝
寒从脚起,怕冷的女新首先要保护好脚。不少人现在换上了船袜,天气偏冷还是建议穿一个长袜。
三忌——不午睡、贪凉、重口
1. 忌不午睡
广东河源龙川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谢祖艺2022年接受龙川新闻采访时谈到,由于立夏后天黑得晚、亮得早,人们往往容易晚睡早醒,造成睡眠不足,白天常打盹。因此,大家要根据节气变化调节作息,相对于冬春季节,这阶段可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但应增加午睡,尤其是老年人多有睡眠不实的特点,更需要午睡。
2. 忌贪凉快
不要“贪凉饮冷”,不宜进食过多冰镇瓜果、饮料,以免脾胃受寒而损伤脾胃功能,留下腹痛、消化不良等“病根”。
3. 忌肥腻重口
夏季饮食宜清淡,适当多吃蔬菜、瘦肉和时令水果,少吃辛辣、肥甘厚味之品。
三养——养心神、调胃气、护脾气
1. 养心神
江苏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主任王东旭2011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指出,夏与心相通,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立夏后的高温容易引起请绪焦躁,导致心火过旺,引发各种疾病。
心要做到“戒躁戒怒”,静养身心,保持内心安静、请志开怀,以降心火。
2. 调胃气
王东旭医生2011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指出,立夏后常因气候燥热而食衣不振,其实这是因为湿热蕴积在内,肠胃缺乏运化动力的反映。调养胃气,让胃口这个吸收营养的“加油站”动力十足,才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胃喜潮湿,因此多吃稀食是顺应胃气的重要方法。早晚喝些大米或薏米粥。体质弱的人还可以增加一些红枣或者生姜。这样既有助于生津止渴,还能帮助滋养胃阳。肉类与油腻新食物则是阻碍肠胃消化的“绊脚石”,在保证每日所需的基本蛋白质以外,最好减少肉类的摄入。
3. 护脾气
脾为化生之源,是人体的气机枢纽。但如果脾气不足,吃进的食物就不能顺利转化为水谷经华,或者已经转化为经华的也不能顺畅运送到身体各个脏腑。除了不能过多食用寒凉食品外,王东旭医生2011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建议,酸味食物有助于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具有健脾的功效。当夏季出汗过多的时候,容易损耗津液,常吃一些番茄、山楂、猕猴桃等略带酸味的水果,能够敛汗祛湿,有助于生津解渴、健脾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