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文/图 本报记者 叶大霞 肖伟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2月16日,在都匀市小围寨街道马尾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基地里,数十名当地群众正忙着拉线、施肥、起垄……春耕备耕如火如荼展开,抢抓农时不负春。
“结合都匀地区实际请况,采取‘2+3’(2行玉米间3行大豆)模式和‘2+4’(2行玉米间4行大豆)模式种植,玉米株距18厘米,大豆株距10厘米左右……”秦典兰蹲在基地里,手里拿着卷尺边示范边为群众讲解种植规格、耕地深度、施肥用量等知识技术。
秦典兰是都匀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负责人,据她介绍,马尾村采取“2+3”和“2+4”模式打造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点,玉米选用株型紧凑、株高适中、适宜密植和机械化收割品种,大豆选用耐荫抗倒高产品种。
据了解,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收入,都匀市结合本地区气候等特点,依托2023年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助资金300万元,计划在全市7个镇(乡、街道)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万亩,分别打造市级示范点5个、乡级示范点7个,面积各700亩,目前全市各地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备耕。
“按照以往种植经验和时间节点,大豆玉米应该要到清明前后才播种,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抢种一季鲜食用玉米和MAO豆后,6月中旬再种一季高粱,充分利用土地‘空档期’抢种可以实现‘一季三收’。”说罢,秦典兰乐呵呵地跟记者算起了经济丰收账,“抢种一季鲜食MAO豆和玉米,预计亩产1000多公斤,鲜食大豆和玉米批发价格按1元/斤、1.5元/斤计算,预计亩产值至少可达到3000多元,除去老百姓务工费,村里一季可实现增收20万元左右。”
“我在基地里务工每天有100元收入,既能赚钱又能学到种植技术,好得很哦。”家住马尾村沙坝组的村民罗绍柳开心地说。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为深入贯彻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都匀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整治撂荒地、提升粮食单产、田间地头送技术等多举措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方位保障好粮食安全。
据了解,为给农业擦上科技“翅膀”,落细落实田间地头送技术、抓生产,下一步都匀市将通过农技人员包保服务指导方式强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场手把手指导,躬身力行地将技术要领传授给农户,培训宣传带动一批,示范建设辐色一批,扎实有效地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落地落实,确保今年粮食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图为群众在地里施肥,为春耕生产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