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天山网
天山网记者 韩沁言
“蔬菜基地目前种植了7种菜,每周大约能卖5吨,收入1万元左右。”1月22日,在英吉沙县龙甫乡珍品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种植基地,负责人库尔班·恰瓦尔说。
“我们的大棚蔬菜从去年9月份开始上市,可以一直持续卖到今年的4月份。”正忙着采摘,额头上渗出细密汗珠的阿布都热合曼·卡迪尔说,“我在这里上班两年了,不仅每个月有2000多元工资,还学到了很多蔬菜种植技术。”
1月22日,英吉沙县龙甫乡珍品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种植基地,社员们忙着采摘蔬菜。喀伍力江 摄
眼前,200座蔬菜温室大棚相连成片,棚内一片生机盎然,芹菜、西红柿、西蓝花等蔬菜长势喜人,大家忙着采摘、挑选、装车。
“刚开始,起土墙,搭草帘子,可棚里采光不好,温度上不去,蔬菜生长没有后劲。”库尔班·恰瓦尔回忆说,“那时,棚建起来,村民却不愿意种蔬菜。”
不仅在龙甫乡,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技术水平较差、质量难以保障……一度让英吉沙县蔬菜产业发展遇到瓶颈。
带领村民去附近县市学习后,柔新结构大棚、电动卷帘机、大棚旋耕机等新技术在当地落地生根。“我们啥好就学啥,现在我们的大棚中科技感满满,蔬菜产量增加了1/3,成本降了不少。”库尔班说。
依托订单种植,实现效益年年攀升,去年产值已达100多万元。带动周边乡镇4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还帮助他们掌握了一技之长,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掌握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让蔬菜种植基地员工信心倍增,合作社去年又新建20座温室大棚。
产业长久发展,关键要打开市场。城乡配送、订单农业、入驻电商平台……英吉沙县不断开拓蔬菜销售渠道。“超市、酒店、社区都成了我们的客户,外地来拉菜的货车一辆接一辆。”库尔班介绍。
未来咋发展?合作社制定了“路线图”——走产业融合的路子。“建设标准化园区、引进蔬菜加工企业、发展观光旅游,让社员们靠着大棚,口袋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库尔班展望着。
如今,英吉沙县已建有标准温室大棚1400多座,随着大棚蔬菜面积不断增加,英吉沙县已成为了设施蔬菜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