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我对胡辣汤,烩面依旧请有独钟。以至于妻子总是毫不客气地说我,都变成一个老头子了,难道就不知道改变一下?
我笑着回答,古语说得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就是河南人,这个习惯,这辈子恐怕是改不掉了。
也有老家的朋友问我,你在北京生活那么多年,难道就喝不到胡辣汤,吃不到烩面?不至于吧。
他的话没MAO病。别说是胡辣汤,烩面,其他地方的美食在北京都能找得到,但是品尝起来,总感觉没有家里头的好吃。
我的住处附近就有一家胡辣汤店,老板是河南商丘的。店面不是很大,生意却不错,大多数都是回头客。
第一次去他那里吃饭,我就提出了异议。老板倒不生气,很客气地表示,那就请您指教,我本身就是半路出家的,肯定有不妥之处。
说心里话,他做的胡辣汤味道还可以,就是在配料方面和粘度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欠缺。
正宗的河南胡辣汤SE泽鲜亮,粘而不稠,鲜而不咸,入口后迅速融化,还带着一种独特的香辣,让人回味无穷。
尤其在冬日里,喝上一碗,大汗淋漓,全身超爽。那种滋味非笔墨能描述。
这位老板做的胡辣汤明显缺乏粘度,甚至出现了泄汤现象。喝到嘴里,特别地寡淡,简直和清水机蛋汤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配料方面,正宗胡辣汤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要有优质的牛肉或者羊肉,手洗面筋,粉条。足矣。
他的胡辣汤呢,等同于炖菜。花生,海带,豆腐皮,粉条,木耳,黄花菜,品种看上去很完美,实际上却杂乱无章,令人难有食衣。
问他通过哪位大师学来的,他不好意思地回答,从网络上看到的,然后回到家里多次改良,就有了这样的结果。
我忍不住大笑,要是从网上随便看一下就能成事,医生,科学家,以及其他特殊行业,都不会再具有丝毫的含金量,是个人就能干了。
和一位朋友谈起这件事,他不以为然地说,是你老人家的要求太高了,难道你就没有听说过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说法吗?
是啊,环境变了,事物的新质也随之发生改变。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多年前,我曾经去过四川会东县。当地的朋友以自家做的老腊肉招待我。还清楚地记得,腊肉的表面布满绿SE的霉菌,我一度认为变质。
结果呢,清洗过后,肉质白里偷红,晶莹偷亮,浓郁的香味更是扑鼻而来。在北京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腊肉。
也能理解。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做人要始终友爱,善良。其实,这样的要求并不高,不过是人的本新罢了。
做人如此,吃喝也是这个样子。如果想吃到正宗的风味小吃,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原产地。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呢?(文/孙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