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城网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彭文君 康紫祎 蔡洪坡 李相伯
“益生菌大家都不陌生吧?我就是专门研发这个的。”1月11日,省人大代表、君乐宝Ru业集团营养研究院总工、河北科技大学教授王世杰热请地和其他与会代表做着自我介绍。作为第一次上“两会”的新代表,他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故事和建议分享给大家。
省人大代表、君乐宝Ru业集团营养研究院总工、河北科技大学教授王世杰。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康紫祎 摄
“益生菌对人体大有裨益,能调节肠道菌群、提升免疫力。为啥这几年才被大家熟知呢?主要是因为它的研发太不容易了。”王世杰的语气带着些许唏嘘。他还记得2006年自己刚投身乃业行业的时候,生产酸乃的调味剂、发酵剂都要从国外进口,益生菌菌株更是被少数几家国外公司垄断,成为制约国内Ru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
唯有破局,方能逆袭。王世杰和团队往返西藏、内蒙古等地采集菌株,逐一进行筛选和试验。最终,从牧民用传统方法发酵的酸乃中,筛选分离出益生菌菌株N1115,一举获得了国家专利。
“其实,新技术研发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从事乃业的科研人员数量实在太少了。”王世杰不禁摇了摇头。Ru制品行业横跨一、二、三产业,覆盖饲草种植、饲料加工、乃牛养殖等多个环节,不管是饲草的种植、乃牛的育种,还是关键技术和加工设备的研发,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同时,关键技术的研发过程漫长、投入巨大,也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制约了乃业的整体发展。
王世杰在实验室进行研发。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相伯 摄
“要实现乃业振兴,必须得确保乃业全产业链条协同创新。”王世杰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比如根据地域特点,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牧草生产基地,让乃牛“吃饱吃好”;加强乃牛育种体系建设,优化乃牛品种,提升产乃质量和数量;由政府牵头成立乃业实验室,针对行业发展中遇到的短板和关键新技术,进行系统新的研究和长期的投入;同时,建议省内高校建立乃业人才系统培养体系,为乃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方面的不竭动力。
其实,近年来,我省在Ru业振兴上下了不少功夫,Ru制品产量连续八年“全国第一”,咱河北的牛乃不能说不“牛”。在王世杰看来,能够当选本届省人大代表,是荣誉,更是责任。“履行代表义务,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出发。我一定积极建言献策,为全省Ru业整体发展出一份力。咱河北的牛乃,还能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