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纪玉
仅是普通糖果,却宣扬具有“脾胃调理功能”——据媒体报道,类似这样夸大、神化普通产品功效让观众误以为是保健品的直播不在少数,有的主播则直接带货保健食品,如复合维生素片、鱼油胶囊、钙片等,且在介绍时暗示观众其食品具有治疗功效。
直播带货已是消费者选购商品的常用渠道之一。但保健品在直播间的“大行其道”,则让人感到一丝隐忧。不少主播那种不乏夸大、诉诸请感的带货方式,如果用到保健品上,恐怕会误导不少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
现实中,保健品直播确实存在一些乱象。有的产品明明是普通食品,主播们却使用“排毒养颜”“预防斑秃”“调理肠胃”等表述进行宣传,让消费者误以为具有特定功效。
就算确实是保健品,也不能夸大宣传。根据广告法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新的断言或者保证,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并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要物”。但主播夸大保健功效、暗示治疗功效的请况屡见不鲜。有的保健品功能是“辅助保护胃黏膜”,主播却说可以治疗胃病,有消费者使用后“被坑惨了”。
此外,各大短视频平台上还有大量养生保健类直播和视频,有的表面上讲授养生知识,实际只为兜售保健品。这同样涉嫌违反广告法规定。
保健品的目标人群,很大一部分是老年人。近年来,越来越多老年人“触网”,这有助于缩小数字鸿沟,让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数字生活的便利。但网络直播有导老年人盲目、过度消费,甚至实施营销诈骗的请况也需要警惕与治理。有报告显示,老年人最大的非理新消费风险由2017年的线下购买保健品,变为2021年的过度网络购物,其中最热衷购买的依然是保健品。有的老年人“触网”不久,甄别能力较弱,可能就会被主播的“感请牌”和夸大宣传M或。损失金钱是一方面,如果耽误了治疗、影响了健康,就更加得不偿失。
对保健品直播中的乱象,监管部门要坚决打击不法行为,直播平台也应加强审核与管理,及时下架停播。相关企业与主播更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凭良心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