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你看中间这个球状经已经很饱满了。”“那我们下个月底来收货。”12月7日,夹江县黄土镇茶坊村,泽泻种植大户杨加贵与上门要商商量着采购事宜。
虽已大雪节气,这里的农田却别样丰茂——一棵棵泽泻舒展着肥大的绿叶,在田里铺展,一直蔓延到远处的山丘边。
这样的生机与火热,在乐山的乡间田野随处跳动——橙黄的佛手柑、紫红的绒MAOY羊藿、碧绿的青茶以及彝家新寨民宿里升起的袅袅炊烟,无不刻画着嘉州大地的乡村新貌。
“今年初,乐山制定实施《争创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市工作方案》,重中之重,是做强产业发展‘农业+’。”乐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叶道理说,从这些充满生机的画面中可以看出,“产业+”的努力正初见成效。
稳产+增收 推动市场与政策“双向奔赴”
2005年,杨加贵开始承包土地并成规模地种植泽泻,见证了当地泽泻种植从“副业”向“产业”的转变。他认为,泽泻产业的发展是市场和政策“双向奔赴”的结果。
泽泻具有清热解毒,治疗咽喉肿痛的功效。2018年起,市场对泽泻的需求逐年提升,制成泽泻价格最高时达到50元/公斤,按平均每亩可获得制成泽泻300公斤计算,每亩MAO利可达15000元,当年夹江的泽泻种植规模就借势突破万亩。
仅茶坊村就种了4000余亩泽泻。眼下即将迎来泽泻采收季,茶坊村党支部书记廖俊笑逐颜开地说:“这几天要商都是排着队上门。”
“市场牵引只是一方面。”在叶道理看来,“稻要轮作”的粮经复合种植方式,让泽泻种植在当地真正“出圈”。
“农民增收是稳定粮食增产的内生动力。”叶道理表示,粮经复合种植能在“粮食稳产”和“农民增收”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以泽泻为例,其易种植、见效快,可与水稻循环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