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露是家庭农场的头雁,也是邹村的头雁。他不但头脑灵活、踏实肯干,懂技术、懂管理、懂销售,而且对村子的发展还特别上心。4年前,他就被乡亲们推选为村委会主任。通过家庭农场这个平台,他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不少乡亲们在他的带领下走上了致富路。去年,王晓露高票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全村工作。
有一个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善于作为的引领者,是一家家庭农场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
“家庭农场办在农民朋友家门口,让农民就近变身产业工人。”王晓露说。家庭农场实行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既机活了农业发展潜能,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就近吸纳村民变身农业产业工人,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了新型农业产业工人群体的形成。
从之前单兵作战、靠天吃饭,到如今按时上下班、按月领工资、按工作量领取劳动报酬,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走进家庭农场,成为产业工人,月工资平均可达3000元。
“在这里劳动,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收入有保障,幸福感满满。”在家庭农场常年务工的宋青峰说。
小农场成为现代农业的试验田。
要想蔬菜种得好,现代农机离不了。为了让家庭农场走上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道路,王晓露购买了拖拉机、打要机等先进农机设备。经过土地深松、大量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
光有农机还不行,王晓露一方面“请进来”,每年高薪聘请中科院、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教授,定期开办“田间课堂”,进行科技培训;另一方面“走出去”,组织菜农到陕西杨凌、山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提升科技种植水平,实现科学种菜、高产高效。
学成归来后,他们种菜的科技含量更高,田间地头机荡着科技动能。他们不仅推广使用卷膜器、小型棚内除草机等先进农机具,而且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集成应用了土壤调理修复技术、连作重茬障碍防控技术,全面推广防虫网、遮阳网、黄蓝板及夏季高温闷棚消毒等绿SE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