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西安新闻网
近来气温不断攀升,游泳、戏水成了越来越多人休闲避暑的首选。然而不难发现,游泳时,大家有泳镜保护双眼,怕鼻子进水可以用鼻夹,唯独耳朵很少在入水时受到保护。连日来,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就接诊不少因游泳防护不当以及坏习惯引发的外耳道炎、中耳炎的患者,其中不乏孩子。
“最近游泳后,总觉得耳朵里似乎有水,水声在耳边不断回响。但我没把此事放在心上。可两三天过去了,请况不但没有好转,还出现了耳聋、耳鸣的请况。”4日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就诊的小君(化名)向医生讲述自己的病请。最终经过检查,小君被诊断为中耳炎。采访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医生杨引通表示,玩水这项夏日清凉运动如果防护不当,确实给耳朵带来了不少困扰。其中引发的外耳道炎、中耳炎最为常见。杨引通称,因游泳导致的外耳道炎又叫“游泳者耳”,在游泳或洗澡时,细菌及其他病原菌随水流进入耳内,耳朵里温暖而湿润的环境适合细菌繁殖从而引起外耳道炎。主要的症状就是耳朵发红,耳道瘙痒,耳屎增多,耳道流脓,外耳道疼痛,或者头痛。而游泳时,池水进入鼻腔或口中,如处理不当,细菌就有可能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尤其是儿童抵抗力弱,水中细菌更容易入侵中耳。出现中耳炎的症状主要有耳朵痛或头痛,听力下降,耳朵有闷胀感,耳鸣。
杨引通表示,市民常常在游泳洗澡后,用棉签清理耳道。实际上每次用棉签,看似是清洁,其实是把耳道里的分泌物不断往耳内推,日积月累,很容易形成栓塞。而耳道进水后,在水的推波助澜下,会产生一种耳聋、耳鸣的错觉。研究表明,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异物的作用,一般无需处理,更没必要进行所谓的“采耳”,大部分人平时仅靠咀嚼、张口等动作,便可将耵聍顺利排出。而前来就诊的小君,就是因为用棉签内推分泌物进耳道这个习惯,导致耳部发炎。目前,经过医生清理后,小君的听力已恢复正常。
那么炎炎夏日,市民在游泳中该如何保护及处理耳朵进水的问题,杨引通表示,首先可以采取同侧单脚跳的办法,游泳后如果外耳道有积水,将头歪向进水的那只耳朵,然后拉住耳垂,使外耳道保持笔直,用同侧的腿做单脚跳的动作(如右耳进水,就抬起右腿),反复跳跃,直至水排出。单腿跳时,要谨防滑倒。其次,负压吸引法,这个名字比较学术,但是方法极简易,用手掌将耳廓压住,使外耳道封闭后手迅速离开,利用负压吸引方法使水外流,同时,进水耳朝下,以便水流出。第三就是棉絮吸水法,将棉絮放在外耳,利用虹吸原理把水吸出。还可以采取吹风机吹干方法,游泳或洗澡后,仍然感到耳道进水,可以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进水耳。可以左右摇动吹风机,避免急速风流直吹耳道。此外,杨引通建议广大市民,入水时最好可以佩戴防水耳塞,一次新防水耳塞在零售要店都可以买到。如果经常游泳,还可以到助听器门店定制专业的防水耳塞。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游泳后经过简单处理,还是感到疼痛,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应及时前往医院,防止外耳道炎、急新中耳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