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芜湖日报
“亩产论英雄”是工业领域的概念,实质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产出。而在一个纯农业的圩区小村——南陵县籍山镇新建村,也正流行着以“亩产”论“英雄”。近年来,努力提高每亩土地的产出成为全村上下的共识和实践。
“水稻年年种,一亩田最多也就挣个300元左右,我们意识到,传统耕作方式赚不了钱,发展高效农业才是机活农村发展活力的‘金钥匙’。”新建村党总支书记向永山如是说。
为此,新建村干群围绕村里现有的主导产业——水稻、莲藕、鱼类养殖做起了“文章”,各种探索和实验“风生水起”,小村庄发展“钱”景可期。
一百平方米水面养鱼近4万斤
上午10点,走进新建村宝根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穿过堆放物料的活动板房,记者立刻就听到哗啦啦的水流声。水流并不湍急,但和旁边如镜的水塘一比,明显快了节奏,就像山谷里汩汩流淌的溪流。
“河流”横亘在两个水塘中间,是“人为制造”,全称为“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鱼项目”,并列着有4条,每条长20米、宽5米。合作社负责人刘宝根搬来一袋黄SE颗粒状的鱼食挨个倒入,顷刻间,乌泱泱的鱼儿竞相争食,鱼身碰撞翻腾卷起大片水花,场面壮观。
“这里有多少鱼?”记者忍不住问。
“一个池子现在有小4万斤鱼,4个池子有近16万斤。”刘宝根语气中不乏骄傲。
记者算了一笔账,合作社共承包了水面200余亩用来养鱼,品种以草鱼为主,辅以鳜鱼、鲈鱼、黄颡鱼等高端鱼,目前合作社年产草鱼30万斤,也就是说,这4条“河流”养出草鱼斤数就与另外200亩水面的产出大致相当。不仅如此,刘宝根说,“现在气温高,鱼容易缺氧生病造成死亡,而通过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鱼项目,水温高了、缺氧了,手机上立刻就有提示,很方便,也省了不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