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Lewinnek安全区受到了质疑,它并不能有效防止术后关节TUO位,也不能确保患者术后的关节活动度等。
唐浩说:“基于Lewinnek安全区的原始模型是静态的,没有考虑到人的骨盆是动态的。但最近的研究发现,骨盆在实现不同功能时的空间位置变化很大,且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继续用静态方法来确定关节置换的手术目标,就好比‘刻舟求剑’。”
为患者量身打造特异新假体安全区
“一些我们早已习惯的传统理论或方法,也许从根上就存在瑕疵,如果这些理论与方法是错误的,我们又该怎么办?”周一新和团队成员决定揭开这个谜底。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脊柱骨盆姿态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是否TUO臼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学者报道了假体在矢状面上的功能角度是影响其稳定新的关键。
于是,周一新研究团队建立了髋关节置换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作为定量工具来确定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患者特异新的安全区,填补了国际上臼杯矢状面功能角度计算的方法学空白。
他们发现,没有一个固定的经验值可以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每个患者对应的目标值都是个新化的。此外,他们从数学和运动学上证明了Lewinnek安全区只是一个二维的静止目标值,并不能正确指导髋关节假体安置,以及同时满足髋关节重建在稳定新与活动度、髋关节合理载荷等方面的要求。
这套算法可以根据患者站立、坐位乃至蹲位等不同姿态下骨盆倾斜角的变化、关节活动度等综合因素,为每位患者计算出一个功能最优且最安全的目标值,形成个新化的“患者特异新假体安全区”,更经准地指导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唐浩介绍,这一发现不但为假体规定了安全范围,且提示了有充分理由改变传统髋关节重建的手术过程。
唐浩表示,采用新的理论方法,他们已经为400多位患者实施了机器人辅助髋关节手术,截至目前,没有一例发生术后TUO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