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文山日报
近年来,砚山县维摩彝族乡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造“生态+”模式,有力推动生态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生态+项目”
共联共建破解石漠化困局
该乡紧密围绕石漠化治理,申报实施全国石漠化治理项目,打造国家石漠化公园,不断整合上海对口帮扶资金,挂联帮扶单位项目支持,紧盯石头多、争取有效耕种面积少等难点问题。2017年,该乡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运作模式引进云南采标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栽种2500亩黄金油桃,示范带动维摩乡7个行政村1549户农户种植黄金油桃8000余亩,每年可吸引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4万余人次,仅务工一项就可助民增收600万元。维摩彝族乡长岭街村三尖应菊山羊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平面单样”传统种植模式,推出“核桃+要材+牛羊”以短养长的复合经营发展模式,共发展社员165户,推广种植核桃林1600亩,养殖黑山羊5000余只、肉牛400余头,林下种植滇黄经、白及等中要材56亩,经济价值达1640万元,社员养殖收入最高达13万元,最低收入3万元,有效推进产业结构多样化,因地制宜破解石漠化地区增收难题。
“生态+文化”
典型引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深度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经典。黑鱼洞村依托“彝族弦子舞之乡”美称,成立了弦子制作、弹奏,弦子舞传承、彝族刺绣、民俗文化、彝族阿细语言文字、彝族山歌等6个项目传承小组,传承和保护黑鱼洞村独有的阿细文化,有10余支文艺队300余人,自编自演《顶灯跳弦》等一批弦子舞蹈、弦子演奏、彝族山歌对唱,作品积极健康、清新质朴、乡土气息浓郁,具有独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以白沙坡“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的荣誉为杠杆,成立彝族刺绣产品公司和合作社,建立加工车间,设立电子商务服务站,累计培养经湛技艺绣娘300余人,带动全村132名群众转变成为技能型人才实现TUO贫致富,辐色带动江那、干河等周边乡镇妇女1500余人发展刺绣产业,累计实现刺绣销售收入4000余万元。白沙坡刺绣已逐渐形成品牌优势,产品远销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北京、上海等海内外市场。
“生态+产业”
扩大优势产业提升产品档次
依托本地传统辣椒、烤烟等种植优势,近5年全乡累计完成辣椒种植52万余亩、烤烟种植3.31万余亩,实现烟农收入12029万余元、烟叶税收573万余元;发展经济林果5.13万亩,完成木本油料基地建设3.5万亩,实施核桃、油茶提质增效0.7万亩,引进云南普者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幕菲勒、倮可腻流转土地1600亩种植蓝莓,海创、彩标、友润、大北农等公司在乡内发展势头良好,乡村产业优势强劲,农产品档次不断提升,绿SE林果经济让广大群众尝到了甜头,发展优势产业信心十足。
“生态+旅游”
抱团发展擦亮乡村旅游品牌
紧密承接普者黑国家级5A景区旅游产业延伸末梢,境内彩标农业观光、田坝心美丽乡村等产业快速发展,“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白沙坡刺绣、黑鱼洞村“彝族弦子舞之乡”等一批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相关产业得以传承壮大。每年桃花盛开季节、蓝莓采摘时节和彝族文化节日,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生态+旅游”综合带动效果明显。2021年,该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9.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万元,同比增长11.5%。(罗开业 喻天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