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和陈友谅作战时,当朱元璋的老部下胡大海,曾俘获了陈友谅的两位部下,李文忠知道以后,他这两人弄到了自己那,然后好吃好喝的招待,然后让他们劝降了建昌的守将,明军因此在几乎没有伤亡的请况下,就得到了对方的城池。
这边李文忠用计谋拿下了一座城,那边胡大海没过多久就被敌军用计杀害,两人的能力差距由此就可见一斑。
公元1635年,张士诚派了200000大军进攻一处属于朱元璋的城池,李文忠亲自带人领兵救援,部下因为敌众我寡,就劝说李文忠等待援军来了之后再和对方硬刚,但是李文忠却并不害怕声势浩大的张士诚所部,而是趁着一天起雾就亲自领军直冲敌阵。
因为主帅作战勇敢,所以他的部下也很卖力,结果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李文忠再次获得了大胜,此一役,李文忠所部阵斩对方上万人,虽然俘虏的人数不多,但是对方二十万人却全部被打散,对方将领回去时已经成了“光杆司令”。
公元1366年,朱元璋主动出击张士诚,此时朱元璋这边的实力已经很强大,但李文忠打起仗来却越发谨慎,当手下要处死对方被捕获的将领时,他出言制止,当军队势如破竹的攻进对方城池时,他又从严要求部下的军纪,甚至下令“擅入民居者死”,当时有部下因为拿了一口百姓的铁锅,结果就被他处死。
因为他军纪严明,所以他所攻下的城池,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再加上他俘虏了大批敌方兵将,还有数以十万计的粮食,朱元璋对他更是另眼相看。
打完了南边的敌人之后,李文忠又被安排去北方去对付蒙元:
公元1369年,李文忠在常遇春死后,成为领军主帅,先后多次击溃元军,在蒙元的主场是连战连捷;
公元1370年,李文忠独领十万大军,和徐达分别进攻蒙元,一路大胜并先后俘获了蒙元近五万人;
公元1371年,李文忠安抚四川,公元1372年,李文忠北征,公元1373年,李文忠再次北伐......
李文忠于公元1384年去世,朱元璋后来建立功臣庙,李文忠排名第三,排在他前面的是徐达、常遇春。
李文忠可以说是要关系有关系,要资历有资历,要能力有能力,如果不是徐达和常遇春的名头太响,估计他也会像他俩一样家喻户晓。
所以以李文忠的综合素质,朱元璋绝对有理由重视他,并让他去评判皇子的能力,他说的话朱元璋自然也是相信的,所以《山河月明》在这个人物目前的设置上,相对于盛庸,他还是比较符合史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