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留意一下西安的地名,会发现很多“××门”。比如书院门,南院门,朝阳门。这类名字有不少都源于西安的城墙。今天的西安城墙有十八座城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在此之外,西安还曾有很多城门,虽然消失已久,名字却一直沿用至今。
从明、清到民国,西安城的东关、西关、南关、北关都有郭城,郭城开有城门。后来四关郭城都被拆了,但一些城门的名字至今还在用,这就是南稍门、西稍门、北稍门和东关的南郭门、北郭门。
西安城墙内东北部,清代有满城,明代有秦王府,留到今天的地名有后宰门、西华门、端履门。
再往前追溯,唐代的长安城也留下不少地名:通化门、延兴门、新开门、明德门、北山门和南山门(安化门)、土门(开远门)、延平门、广大门(光泰门)、燕雀门(延秋门)。
以上这些“××门”,大都在明城墙以外,最早是城门名,现在主要是村名、地名。但是,明城墙里头有一些街道,名字也叫“××门”,难免让人莫名其妙:明明是街道,为啥不叫路,不叫街,也不叫巷,却叫“门”呢?
这其实是一个方言问题,牵扯到一个西安方言词:门上。
门上,指建筑、院落大门外的区域。房门外、院子里,就不能叫“门上”。我是蓝田人,我们那里过丧事请“乐人”,在大门外头搭个棚,摆上桌椅,让他们坐在那里,名曰“门上的”。
更多时候,口语把“门上”念成“忙”。这是把“门”的声母和“上”的韵母合起来念,语言学里叫合音,叫急声。这还没完,再给“忙”带个儿化音,就成了“忙儿”。
过去不论城乡,各家各户住的都是院落,“忙儿”这个词使用频率极高。吾乡有一支“黑暗童谣”:
我在“忙儿”敲锣锣儿,你妈跟你爸在屋下猪娃儿。
“忙儿”,可以是一片空地,也可以是一条路。吾乡又有童谣说:
贼娃子,绺娃子,偷人家县“忙儿”的狗娃子。
县“忙儿”,就是县门上,是县署、县政府门前的区域、街道。这个口语转换成书面语,就是“县门街”。蓝田县政府门前的东西路就叫县门街。高陵也有县门街。
说到这里大家都清楚了吧?西安城里随处可见的“××门”,其实就是××门前的街道;如果写作“××门街”,更符合实际,也更容易理解。
至于各个街名的来历,且听我一一道来:
书院门,得名于明清两代的关中书院。
如今的儿童公园,在明清两代是贡院(又叫举院),所以它门前的南北路叫贡院门(举院门)。1929年,这里建成了建国公园,1960年改为儿童公园。
■ 1932年《西安市区域全图》里的建国公园和举院门
■ 贡院明远楼,足立喜六摄于1906~1910年间。1927年迁建于革命公园,名曰“革命亭”。
贡院是秀才考举人的地方,童生考秀才则是在考院。清代咸宁、长安两县共用一个考院,就在今天的东厅门路北,所以东厅门以前也叫考院门。1902年,在咸长考院和东邻的崇化书院开设了陕西大学堂,1905年改为陕西高等学堂。到了民国,这里先后开办过秦省第一中学、西北大学、陕西法政专门学校、国立西北大学、西安中山学院、西安中山大学。1931年这里开办了陕西省立高级中学,1934年改为陕西省立西安高级中学。“西安高级中学”的名字一直叫到现在,不过已经搬走了。
■ 1893年《陕西省城图》里的咸长考院、考院门、端履门大街
东县门,路北有明清两代的咸宁县署(清代长安县署在西大街城隍庙东南侧)。
东仓门,清代路西有敬禄仓,民国时胡宗南公馆就在东仓门一号。
有东仓就有西仓,西仓叫永丰仓。永丰仓南边的庙后街以前也叫西仓门。如今的庙后街小学,1934年至1949年间就叫“陕西省立西安西仓门小学”。
■ 1940年,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王捷三为陕西省立西仓门小学题词。王伟藏拓,图片来自网络。
教场门,得名于明清两代的教场。
五岳庙门,街北原来有五岳庙。
太阳庙门,街北以前有太阳庙。
四府街南口如今是小南门,以前这里没开城门,有座古红庙(旧时有古红庙乐社),门前的南北路叫红庙门。这个地名已经消失了。还有三学街,在西安府学、长安县学、咸宁县学大门前。家住长安学巷的郑涵慧老师说,民国时这里叫“学门”。
■ 1893年《陕西省城图》里的五岳庙、太阳庙、古红庙
最后说一下南院门和北院门。
如今西安人说的“南院”,在清朝曾是总督部院署,建于顺治初年,驻陕甘总督。后来陕甘总督移驻肃州,再移兰州,这里就成了行署。与“南院”对应的是“北院”,建于明宣德七年,在清朝曾是巡抚部院署,驻陕西巡抚。
■ 1893年《陕西省城图》里的北院、北院门大街、西华门外大街
1888年,陕西巡抚叶伯英从巡抚署搬到总督行署,此后历任陕西巡抚都在南院。
1900年九月初四,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到西安,先住南院,后住北院,北院成为皇帝的行宫。1901年八月二十四日,慈禧、光绪离开西安返京。北院“这座宫殿自从真命天子居住之后,就再也不让任何人入住了”。(Frits Holm《我为景教碑在中国的历险》)
总督部院和巡抚部院,是西安城里级别最高的两个衙门。二者一南一北,直线距离不到一千米。按常理推测,这俩衙门出现后,要不了多久,人们就会给它们起个简单明了的代称:南院、北院。唐长安城的人把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分别叫作西内、东内、南内,《红楼梦》里把荣国府叫西府,宁国府叫东府,都是一样的逻辑。
但史念海先生主编的《西安历史地图集》(西安地图出版社,1996年出版)第130页却说:
光绪二十六年(1900)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避难西安……因总督署和巡抚衙门南北相对,慈禧和光绪在西安期间,手下之人不断来往于两地之间,故又称为南院、北院。
这个说法无疑是错的。因为早在光绪十九年(1893)测绘的《陕西省城图》上,就标出了北院、北院门大街和南院门大街。
■ 1893年《陕西省城图》里的南院门大街
我的朋友陈静,喜好收藏老戏本。他有一册《鞭打芦花》,同治丙寅年(1866)“南院门树德堂”印行。这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陕西地方戏唱本,比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的同治十三年(1874)树德堂唱本还早。这个戏本也是“南院门”地名的佐证,关于“南院门”的原始史料,我再没见过比它更早的。
作者 | 雷树萱 | 蓝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