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长江中下游的反元武装逐渐形成了三大势力,即在武昌的陈友谅、在应天的朱元璋、在平江的张士诚。这时候,风雨飘摇的元政权已不再是他们的主要对手,退到了次等位置,而这些反元武装之间的兼并争战,则成了当时的主要矛盾。
地处金陵上游的陈友谅控制了安庆、九江、武昌三个战略重镇,占地广阔,力量强大,仅水军力量就十倍于朱元璋。因此,陈友谅的存在无疑是朱元璋平定江南的最大障碍,他们之间的争战,不仅关系到彼此的生死存亡,也是争夺南部中国的战略决战。
1363年4月,陈友谅经过充分准备,乘朱元璋北援安丰红巾军、江南空虚之机,率60万大军取水道围攻洪都,朱元璋闻警后,一面命令大将朱文正坚守洪都,以疲惫陈友谅军,一面调集军队,率20万舟师前往救援。陈友谅大军在洪都城下苦攻一个多月而毫无结果,听说朱元璋亲率大军来援,于是解除了洪都之围,率船队出鄱阳湖前往迎战。
8月29日,朱、陈两军在鄱阳湖内的康郎山水域遭遇。迎面而来的陈友谅大军的巨舰首尾相连数十里,望之如山,气势夺人。陈友谅的巨舰都是三层结构的楼船,最大的长16丈,宽2丈,高3丈,船身外面还用铁皮包裹着,船的甲板上有骑兵往来。而朱元璋的战船不仅数量少,个头也小得多。
次日,事关双方生死的鄱阳湖大战展开,朱元璋利用自己船小灵活的特点,将己方舰船分为二十余队,每船都配备了火器弓弩,迫近敌舰展开猛攻。大将徐达身先士卒,瞅准敌舰空隙,灵活穿擦,缴获巨舰1艘。陈友谅水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被焚毁战舰二十余艘。不过陈友谅水军随后也发起了反攻,他们利用自己船体高大的长处,居高临下凶猛炮击,混战中,朱元璋的座舰被对方一炮击毁,朱元璋几乎被对手俘虏,经部将奋勇相救方得以TUO险。
9月2日,双方再次会战,战斗一开始,陈友谅的水军就以排山倒海之势全面压来,朱元璋的水军抵挡不住,纷纷后撤,朱元璋连斩十余名队长也不能阻止住败退。危急时刻,湖面上刮起了东北风,处在上风头的朱元璋赶紧放出了装满柴薪与火要的快船,命敢死队员驾驶,乘风冲入陈军阵中。陈友谅水军躲避不及,被烧毁巨舰上百艘。一时间湖面上烈焰飞腾,朱元璋乘势挥军发起猛攻,陈友谅水军被杀得一败涂地。原先的舰队还剩下不到一半,陈友谅的弟弟和许多重要将领都在战斗中阵亡。
在随后的相持中,士气低落的陈友谅水军屡战屡败,形势渐渐不利,陈友谅手下的两员重要将领见势不好而投降了朱元璋,这更加使得陈友谅部下军心动播。朱元璋判断陈友谅可能会进入长江逃回武昌,于是移军湖口,堵住陈友谅水军进入长江的归路,并在湖口两岸布置了大量的弓箭手,以防陈友谅突围。
经过一个多月的对峙,被困鄱阳湖中的陈友谅水军粮食已尽,只好孤注一掷,冒死突围。10月4日,陈友谅水军行进到湖口时,朱元璋令部下以火筏四面猛攻,致使陈军无法前进,而朱元璋布置在两岸上的弓箭手也是万箭齐发,加以阻截。陈友谅从船舱中探头观看战况,不料正被飞来的流箭击中而死,余众尽皆溃散败逃。
鄱阳湖之战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在这次战役中,朱元璋先是有使陈友谅大军久攻坚城,以挫其锐气;继而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然后分兵据守鄱阳湖口,断其退路;最后水陆截击,一举全歼陈友谅水军于突围之际,从而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今天的中国历史经典战役故事就为您分享到这里,记得关注点赞转发评论收藏哦,关注我不M路,下期更经彩,我们下期见!